法媒坦言,虽然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欧洲,但中欧分歧似乎正在扩大!7月6日,法媒称,欧洲对中国的多个做法表示不满。其一,欧洲认为,中国拿稀土逼欧洲在诸如电动车附加税问题上让步。其二,中欧在俄乌问题上分歧巨大。中方与欧盟最高外交政策代表卡拉斯的会谈气氛就特别紧张,双方唇枪舌剑。其三,欧洲坚持认为中国的产品冲击欧洲市场,而中国政府则坚决否认存在“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 很显然,从法媒的报道来看,这一次中欧谈的并不好,中欧双方分歧比较明显。 但他们似乎忽视了一点,并不是中国主导的所有分歧,相反,我们实在没有看到欧洲展现出跟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 就说稀土吧,欧洲人总爱把稀土当成挂在嘴边,尤其是爱沙尼亚那家Silmet稀土加工厂,原本70%的原料都来自俄罗斯,结果欧美自己对俄制裁一加码,直接把供应链给掐断了。这时候,欧洲人才慌了神——除了中国,上哪儿找能替代的稀土分离技术? 更逗的是,他们一边求着咱们稳定供应,一边又想给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这不是典型的“又当又立”吗?王毅外长都明明白白说了“稀土不会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可欧洲人偏要把这事儿跟政治挂钩,非要脑补出一场“稀土战争”,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戏吗? 俄乌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欧洲人总觉得咱们在俄乌问题上“立场模糊”,可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陷入了认知困境? 就拿2025年2月的联合国安理会涉乌决议来说,中国投了赞成票,支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可法国、英国这些欧洲国家却选择弃权。这就有意思了——欧洲天天喊着“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可真到了用规则说话的时候,他们反而缩手缩脚。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欧洲一边指责中国“助俄”,一边又纵容德国、波兰给乌克兰送去武器,这不是典型的故意找茬吗?合着你给乌克兰送武器就行,我助力俄罗斯就不行? 说到贸易摩擦,欧洲人的“双标”简直登峰造极。他们口口声声说中国产品冲击欧洲市场,可数据却啪啪打脸——2025年一季度中欧贸易额同比增长1.4%,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真金白银在流动。 就拿电动车来说,欧洲车企一边用着中国的稀土造电池,一边又抱怨中国电动车“低价倾销”,典型的吃饭砸锅! 更绝的是,欧盟前脚刚限制中国医疗器械参与公共采购,咱们后脚就对欧盟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这一来一回,活脱脱就是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贸易攻防战。 其实,欧洲的焦虑说白了就是“实力跟不上野心”。他们既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又舍不得放下“西方中心主义”的架子。 就拿欧盟的“开放战略自主”来说,表面上是要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实际上却是在搞选择性“脱钩”。德国车企一边加大在华投资,一边又跟着欧盟喊“减少对华依赖”;法国总统马克龙前脚还在跟王毅外长谈合作,后脚就跟着欧盟对中国产品指手画脚。这种分裂的心态,根本就不可能达成友好合作。 更要命的是,欧洲内部还在闹“窝里斗”。冯德莱恩的对华政策被成员国吐槽“太激进”,德国总理默茨甚至公开表示“不能盲目追随美国”。这种内部分歧,让欧洲在对华政策上始终拧不成一股绳。 而咱们中国呢,始终保持着“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力。王毅外长这次访欧,见了欧盟机构,也见了德法领导人,既讲原则又讲灵活,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说到底,中欧分歧的根源在于欧洲还没适应“东升西降”的现实。他们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世界的中心”,却忘了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稀土、俄乌、贸易这些问题,不过是表象,骨子里还是欧洲对自身地位下滑的恐惧。 而咱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告诉世界: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零和博弈不过是历史的尘埃。等欧洲人哪天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许就能真正放下偏见,跟咱们坐下来好好谈谈了。不过就目前来看,这场“斗气”的戏码,恐怕还得再演一阵子。
欧委会主席冯徳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她大言不惭地说,欧盟已经准备为“定义”中欧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