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感到非常的意外!在美国推出“大而美”法案之后,美媒表示,中国竟然一个字都没有对美国进行批评。7月7日,纽约时报刊文表示,特朗普的这项措施将导致美国国债在未来十年内增加至少3.4万亿美元,现在的美国无疑就像一个信用卡透资的孩子。而这样的债务扩张会增加美债风险,但中国对此却保持沉默。 美媒猜测,其一,中国可能不想因批评美国而激怒特朗普,毕竟中美贸易战刚休兵;其二,中国或许认为该法案不仅无法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还可能将华盛顿推向财政悬崖,削弱其与北京竞争的能力,因此 “乐见” 美国犯错。但不客气地说,这种论调毫无道理。 从我们的角度而言,不管特朗普提出的是 “大而美” 法案,还是 “小而美” 法案,这都是美国自家事。中国始终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绝不接受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美国的财政政策属于其内部事务,中国自然不会随意置喙。 再者,中美贸易战虽在近期有所缓和,双方在技术和战略层面释放出积极信号,例如美国取消了部分对华出口限制,恢复了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 中国保持沉默,并非是怕激怒特朗普,而是基于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坚守。中国向来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而非以对抗的方式处理问题。 至于美媒所谓的中国 “乐见” 美国犯错,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中国一直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2025 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31875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4%,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 例如,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已形成明显优势,正逐步成为全球 “电力国家”。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而非依赖美国的错误。 此外,美国 “大而美” 法案的影响并非如美媒所言对中国有利。该法案削减了对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限制与中国有联系的企业获得补贴,这实际上是逆全球能源转型大势而行。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就曾痛批该法案 “令人作呕”,认为其 “给夕阳产业提供施舍,却严重损害未来产业”。 法案还可能导致美国电力成本上升、就业岗位流失,甚至影响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力。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是基于自身的战略选择,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 “抓住美国犯错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始终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中国推动多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已有 150 多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通过 “乐见” 他国犯错来谋取自身利益。 所以说,美媒的论调缺乏事实依据,是对中国立场的误读。中国的沉默并非出于畏惧或幸灾乐祸,而是基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 我们希望美国能够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其他国家。同时,我们也呼吁国际社会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丢人!《纽约时报》报道嘲讽“大而美”法案,说在美国都听到了14亿中国人,对美国发
【15评论】【9点赞】
tb500055344
美国死了别怨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