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战火再燃?以色列60枚导弹猛轰也门;胡塞出动12艘小艇,击毁一艘红海货轮 当地时间 7 月 6 日凌晨,以色列对也门红海沿岸发动空袭。以军战机向荷台达港、伊萨角港等 3 处港口倾泻 50 至 60 枚导弹和炸弹,直接命中卡提卜中央发电站和被胡塞武装扣押的以色列商船 “银河领袖” 号。这座为荷台达省提供 60% 电力的枢纽设施瞬间陷入瘫痪,而作为海上军事平台的货轮则被精准摧毁。 胡塞武装的反击几乎同步展开,当天下午,4 艘载有炸药的遥控快艇在红海海域对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散装货轮发动自杀式攻击。两艘快艇直接撞击船体引发爆炸,导致货舱内的化肥起火燃烧,船体严重受损。 英国海上贸易办公室证实,此次袭击发生在荷台达港西南 94 公里海域,这已是胡塞武装本周第三次针对国际航运的行动。更令以色列紧张的是,一枚高超音速导弹当天击中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虽然未造成重大伤亡,但这种新型武器的实战部署标志着冲突层级的显著升级。 自 2023 年 10 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以 “支持巴勒斯坦” 为由,在红海累计发动 183 次针对关联以色列船只的袭击。 他们通过劫持商船、发射导弹等手段,试图切断以色列的海上生命线。而以色列此次大规模空袭,除了报复胡塞的导弹袭击,更重要的是摧毁其武器转运网络。伊萨角港的石油储罐群,正是胡塞武装获取燃油补给的关键节点。 冲突外溢效应正在迅速显现,红海航道危机已导致全球 12% 的贸易航线被迫绕行非洲好望角,航运成本激增 300%。 丹麦马士基等航运巨头再次暂停红海航线,苏伊士运河通行量降至日均 20 艘以下,仅为正常水平的 15%。这种连锁反应直接冲击欧洲能源市场,布伦特原油价格单周涨幅超过 8%。更严峻的是,胡塞武装宣称将继续扩大攻击范围,这意味着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可能进一步加剧。 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明显分化,美国一方面重申对以色列的 “坚定支持”,另一方面却悄悄从伊拉克基地撤离非必要人员。 五角大楼承认,部署在中东的 4 万美军正处于伊朗导弹的打击范围内,而 “爱国者” 系统对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拦截率不足 40%。欧盟则紧急启动 “盾牌” 护航行动,法国护卫舰已在红海拦截 3 枚反舰导弹,但这种防御性措施难以遏制冲突根源。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呼吁停火,指出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不应被地缘博弈掩盖,但各方似乎更关注红海航道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冲突背后始终存在伊朗的影子。胡塞武装使用的高超音速导弹与伊朗 “征服者” 系列高度相似,其无人机战术也与伊朗在叙利亚的实战经验一脉相承。 以色列国防军在空袭中特别针对 “银河领袖” 号,正是因为该船被改装为胡塞武装的海上指挥中心,而技术支持极可能来自伊朗革命卫队。这种代理人战争的模式,使得冲突升级风险远超局部对抗范畴。 对普通民众而言,红海的硝烟正在改变日常生活。也门荷台达的居民在空袭中涌入临时避难所,而以色列南部城市的防空警报每天响起十余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粮食供应链正遭受重创。也门 80% 的粮食依赖进口,荷台达港的瘫痪可能导致数百万人面临饥荒。国际航运保险费率已飙升至战争险级别,这意味着未来数月的商品价格将持续承压。 当前局势如同紧绷的弓弦,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宣称 “将持续打击胡塞的军事能力”,而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誓言 “报复行动将超出红海范围”。 随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边境增派导弹部队,中东正站在全面冲突的悬崖边缘。这场看似局部的对抗,实则是大国角力、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的复杂交织,其最终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秩序的重构。
红海战火再燃?以色列60枚导弹猛轰也门;胡塞出动12艘小艇,击毁一艘红海货轮
非常盘点中
2025-07-07 19:13:31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