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杀向虎牢关,李世民命人将千匹战马驱至河边,尉迟恭说:"这么多马匹

帝王八卦 2025-07-07 22:06:09

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杀向虎牢关,李世民命人将千匹战马驱至河边,尉迟恭说:"这么多马匹被抢去,太可惜了。"李世民笑着说:"敬德,就是要让他们抢。" 公元620年7月,李渊为夺取中原,下诏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 李世民率军出征,连战连捷,王世充被迫退守洛阳。随后,唐军开始蚕食洛阳附近的城镇,切断郑军的粮线,并驻军于洛阳北邙,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随着唐军的不断推进,王世充向夏国国主窦建德求救。 621年4月,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沿黄河南岸西进。 此时,洛阳城在唐军的长期围困下,已经陷入绝境。城中缺粮,一匹绢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就连地位高贵的公卿,也连粗糠都吃不饱,王世充手下的尚书郎以下官吏,需自己亲自参加劳动。 王世充这边,是急切盼望窦建德的援军能够早日到来,解洛阳之围。 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不少将领心生畏惧,担心腹背受敌,主张放弃围城,退回关中,以避其锋芒。 然而,李世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留下唐军主力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亲率挑选的骁勇精锐,向东赶赴虎牢关,阻挡窦建德的援军。 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洛阳的重要门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李世民深知,只要能够守住虎牢关,就能够扼住窦建德的咽喉,阻止其西进救援洛阳,为唐军攻克洛阳争取时间。 4月22日,李世民率领军队进驻汜水城和关口上方的高丘。窦建德大军则在虎牢关以东约十六公里的平原上扎营。夏军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多月,却始终未能突破虎牢关防线。 到了5月底,李世民意识到,必须尽快打破僵局,否则一旦洛阳城破,窦建德很可能会选择退回河北,日后再想消灭他将更加困难。 于是,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引诱窦建德前来决战。 李世民先派骑兵突袭夏军粮道,烧毁其粮草辎重,进一步削弱夏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同时,李世民还故意将军队摆在虎牢关前,引诱窦建德前来进攻。 为了让窦建德上钩,李世民还命人将千匹战马驱至河边放牧,装作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窦建德见状,以为唐军已经放松警惕,有机可乘,于是决定倾巢而出,向虎牢关发动进攻。 5月28日凌晨,窦建德下令夏军大部经平原开赴虎牢关。 夏军的战阵北到黄河,南至鹊山,长约两到三公里,军容甚是浩大。夏军面前对岸便是汜水城,该城据守着通往虎牢关的狭长山径入口。 然而,当窦建德的大军抵达汜水谷地后,却发现汜水城和城后陡峻高山守御森严,远超此前之所料。但此时大军已经出动,退路已断,窦建德只得硬着头皮,在汜水东岸列阵,准备与唐军决战。 李世民登上一处高丘,仔细观察夏军的阵列,发现夏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军容不整,士气低落,且列阵时间过长,士卒们已经饥渴倦怠。 李世民知道,自己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他向诸将解释自己的用兵之策:夏军列阵久等多时而徒劳无功,饥饿疲惫之下自然开始后退。我军抓住时机,果断出击,向士气低落、阵列不整的夏军发起猛攻,必破之矣。” 从早上夏军首度列阵完毕,到中午时分,双方一直处于僵持状态,中间不时有小股骑兵交锋。夏军将士饥渴难耐,争相饮水,大批士卒索性在阵列中坐了下来,或者在一片混乱中辗转迟疑。 李世民先派三百骑兵疾驰而过,以试探夏军的反应。三百骑兵迅速插入夏军阵中,夏军顿时阵脚大乱,开始动摇。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当即下令部分骑兵向南机动,再折向东,扑向夏军左翼。 左翼暴露在外,威胁不断逼近,窦建德见状,急忙试图将大军从狭窄的汜水谷地撤回到汜水东岸陡崖上的易守难攻之处。 但这一举动却破坏了夏军原本就不整齐的阵列行伍,从而为李世民的第二步进攻提供了绝佳战机。 李世民亲率一路强大的轻骑,冲过汜水,切入撤退的夏军。唐军主力紧随其后,一波波杀向夏军。 混战之中,李世民的堂弟李道玄表现得异常英勇,竟从夏军战阵中杀开一条血路,从阵前直杀到阵后,又从同一条路杀了回来,几番进出,其甲胄上扎满了箭矢,使他看起来恍如刺猬。 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夏军彻底崩溃,士兵们纷纷四处逃窜。窦建德本人也在战斗中被长矛刺伤,他试图借道黄河中一小洲逃命,却被两名唐军将领截获。 唐军乘胜追击,追出十六公里,一直追到夏军营垒,俘获了大量敌军和物资。此役,十万夏军,有五万被俘,其余或被杀或逃散。 6月3日,窦建德和其他于虎牢关被俘的高官大将一起被押到洛阳城下游行。王世充登上洛阳城头,亲眼看到窦建德被俘,心中的希望彻底破灭。 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王世充决定开城投降。 虎牢关之战,是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李世民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战略决心和巧妙的战术运用,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一举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劲敌,为唐朝统一全国的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参考资料:《新唐书》《资治通鉴》

0 阅读:0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