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林启荣眼睁睁的看湘军挖壕,与黄文金的救援总是很难协同! 1858年春,长江两岸的杜鹃花开得格外妖冶。 九江城头的林启荣望着对岸湖口方向腾起的硝烟,知道黄文金又一次发起了突围尝试。 这位镇守湖口三年的太平军将领,正以血肉之躯为九江争取最后的生机。 自1855年起,黄文金便在湖口构筑起严密的防御网络。水上以石钟山为依托,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设三道铁锁横江,沉船堵塞航道,沿岸密布炮台;陆路则在东岸筑厚土城,西岸建双层木城,城外掘四重壕沟,埋地雷、布竹签,形成纵深防线。 这种防御体系使湘军水师三年未能越湖口一步,九江的粮道与援兵通道得以维系。 林启荣在九江的防御同样可圈可点。 他督率军民深挖六道长达三十里的护城壕沟,在城头设置滚木礌石,将城内房屋砖石拆解为防御工事。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城内开辟农田种植麦子,在城墙下挖掘地窖储存火药,将九江打造成一座“铁城”。 两人约定“昼则烽火相警,夜则鼓角相闻”,形成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 1857年4月,湘军彭玉麟水师试图突破湖口。黄文金亲率轻舟分队趁夜突袭,以火攻焚毁敌船17艘,迫使湘军水师暂退。 这是黄文金第一次大规模救援行动,虽未直接解九江之围,却为守军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同年10月,陈玉成在鄂东发起牵制战,黄文金立即响应,率部从湖口出击,佯攻九江对岸的小池口,吸引李续宾分兵回防。 此次行动虽未成功,却使湘军围城兵力减下千余人。林启荣趁机组织敢死队冲过长壕,但因湘军马队堵截未能突破。 1858年除夕之夜,黄文金亲率2000余太平军夜袭孙家垅湘军大营,焚毁大量辎重。 湘军记载:“贼众如潮涌至,火光烛天,营中大乱。” 此次突袭虽未打破包围,却让湘军士气受挫。 然而,两位将领的配合很难协同。 黄文金主张“里应外合”,依托湖口防线牵制湘军水师,同时频繁袭扰围城部队侧翼。 林启荣则坚持固守待援,认为只要守住九江,天京必然会派来援军。 1858年3月黄文金联合捻军进攻彭泽试图打通补给线时,林启荣未能及时出城策应,导致救援失败! 1858年4月,李续宾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佯攻皖北诱使黄文金分兵,随即秘密集结主力猛攻湖口。 湘军水师集中火炮轰击西岸木城,同时步兵从后山攀崖突袭。 黄文金腹背受敌,率部死战竟日,终因兵力悬殊被迫突围,退往彭泽。 湖口陷落的消息传到九江,林启荣知道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5月19日凌晨,湘军掘地道轰塌东南城墙。林启荣身被数十创,仍挥舞大刀斩杀数敌,直至力竭殉国。 守城万余将士皆战死,无一生还。 曾国藩在奏报中写道:“林启荣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其腹内唯有草根树皮,仍死守孤城十七月。” 林启荣后来居城不出,其实有几次机会,陈玉成和黄文金都做过努力,也可能是林启荣万念俱灰,不想逃出了! #太平天国#
在长江八大支流中,长度最长的是汉江,全长1577千米,是长江第一支流。汉江在以前
【1评论】【1点赞】
用户97xxx55
消灭邪猴,救国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