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美国大萧条时期排队找工作的人们,大多数都故意低下头不愿面对镜头。
"大萧条"是指起源于美国,从1929年开始大约持续到1939年的全球性经济萧条时期。
大萧条通常被认为开始于1929年10月29日,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纽约华尔街股市大幅下跌12.8%,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短短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
之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人们开始恐慌,纷纷去银行提款,导致银行破产。银行破产了,工厂的资金链断裂,被迫关门,这样一来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商品卖不出去,影响了其他工厂的工人裁员。到了1932年,美国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国民生产总值从1040亿美元下降至410亿美元。
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全美有3400万人失业,约占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没有包括1100万农村的农户。
大量的人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财富,此外还有一个倒霉蛋,那就是总统赫伯特·胡佛。大萧条时期,胡佛拼命寻找解决办法,一天工作18个小时,甚至降低自己的工资,可还是被外界认为与现实脱节,对民众生活漠不关心,到哪里都是一片嘘声和骂声,被扔鸡蛋和西红柿。1932年,胡佛在谋求连任时被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选举中轻而易举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