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美国方面认为:“歼-35的量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量产两种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两架互补的第六代战斗机在成飞和沈飞同步研发,并于2024年12月在飞行原型机阶段亮相。 2025年7月,歼-35A隐身战斗机正式加入中国空军,与歼-20形成混编部队,这是全球首支同时装备两种五代机的部队。 美国媒体承认,歼-35的量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量产两种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歼-35采用了与歼-20相似的技术,如分布式孔径系统和尖端数据链,具备高水平的态势感知能力。 虽然体型较小限制了航程和载弹量,但其采购和运营成本更低,维护需求也更少,适合大规模部署。 目前,歼-20的年产量已超过100架,总数超过300架,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000架。而歼-35的量产速度预计每年可达100架,甚至可能超过美国F-35的年产量。这意味着,中国隐身战斗机的数量将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形成强大的空中威慑力。 在六代机研发方面,中国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2024年12月,成飞和沈飞的两架互补型六代机原型机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六代机研发进入飞行测试阶段。 成飞的歼-36采用超扁平设计、全翼身融合布局,取消了垂直尾翼,配备3台涡扇-10C发动机,总推力超过41吨,航程超过6000公里,可携带12枚PL-15远程空空导弹或20枚中距导弹,甚至能搭载高超音速导弹。 沈飞的六代机(外媒称为歼-50)则采用无尾布局,双发WS-15发动机,推力34吨以上,速度可达2.5马赫,可携带6枚PL-17超远程导弹或1枚高超音速导弹。 这两款六代机不仅具备更强的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还集成了人工智能、无人机协同作战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有人-无人”集群作战,成为空中指挥中心。 相比之下,美国的六代机项目进展缓慢。美国空军的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多次因技术难题和预算超支而停滞,至今仍未进入实质性工程阶段,首飞时间更是遥遥无期。 为了挽回颜面,美国甚至试图将B-21轰炸机归类为六代机,但这种做法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自欺欺人”,因为B-21本质上是一款轰炸机,与真正的六代机存在本质区别。 美国空军高官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六代机的研发已经领先,其设计目标是为了夺取空中优势,这对美国构成了巨大压力。 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从引进苏-27到自主研发歼-20,再到六代机的快速推进,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例如,歼-20的研发过程中,中国攻克了隐身材料、有源相控阵雷达、矢量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其氮化镓雷达探测距离比美国F-35远30%,PL-15导弹射程更是超过F-35的AIM-120D导弹50公里。 在发动机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WS-15发动机已测试完成,使歼-20实现了超音速巡航,彻底摆脱了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此外,中国在3D打印、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等领域的突破,也为六代机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中国航空工业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体系化能力上。成飞和沈飞作为中国两大航空工业集团,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发展模式。 歼-20和歼-35的高低搭配,以及六代机的互补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同时,中国海军的福建舰即将搭载歼-35和无人机,成为全球首个服役即装备五代机的航母,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未来,中国航空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歼-35的量产和六代机的研发,不仅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正如美国媒体所感叹的,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正在改变全球军事格局,而中国也将在未来的空中战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实力和决心。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0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