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南,男子高考考了575分,离父母要求的985、211院校相差甚远,被父母扫地出门并断了生活来源。男子找到调解员,父母依然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了他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出门打工。
据风芒新闻报道在湖南长沙街头出现一幕揪心场景:18岁的小凯(化名)攥着手机望着家门上陌生的锁孔,满心茫然——几天前他还因高考575分的成绩,被父母毫不留情扫地出门,生活来源彻底断绝。
然而这场家庭风暴的导火索,是小凯“没考上985、211”的高考结果,而背后是一个尖子生沉迷手机、父母教育失控的残酷故事。
原来小凯曾是长郡中学的“种子选手”,作为从安化考入这所湖南顶尖名校的尖子生,他中考成绩耀眼,入校排名前50,物理竞赛拿过省级奖,老师一度断言他“冲刺清北有戏”。
可谁也没想到,高中三年,手机成了“吞掉”小凯的黑洞:早自习躲厕所刷视频、晚自习溜号摸鱼、深夜裹着被子打游戏,每天熬到凌晨一两点。
而父母也急得打转,没收手机、校外陪读、写保证书……能用的招全用了却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小凯越管越叛逆,成绩断崖式下跌,从“清北苗子”沦为高考物理类575分的“失意者”。
直到高考放榜那天,父母的愤怒彻底爆发。“要么在家老老实实守规矩,要么去县城找包吃包住的活,实在嫌县城工资低,我出车费让你去城里打工!”父亲撂下狠话,直接换了门锁、断了生活费。
面对这一幕的小凯彻底慌了,于是赶紧找到调解员求情,可父母却铁了心:“没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读书,要么复读考985,要么自己打工挣学费!”
后来这事在网上炸了锅。有人骂父母“太极端”,说“孩子又不是故意考砸,断后路只会把人逼死”;也有人挺父母:“长郡这种学校,575分就是自我放弃,父母及时止损没毛病!”
可很少有人细想,这场悲剧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小凯沉迷手机是自制力的溃败,更是高压教育下,一个少年对“被期待”的逃避;
父母看似“狠心”实则是对“教育失控”的绝望——他们用尽全力想托举孩子,却在手机成瘾、沟通失效里,一步步走向“以狠治错”的死胡同。
说白了这哪是“考不上985就扫地出门”的简单故事,分明是“中国式家庭教育困局”的缩影:当名校光环成了压垮家庭的巨石,当手机成了孩子对抗焦虑的“稻草”,当父母的爱与期待,最终拧成“断供威胁”的绳索,而我们该反思的,远不止“分数该不该当唯一标准”。
直到小凯站在街头,手机里还存着初中考第一时,而父母发的“宝贝真棒”的短信,如今门锁冰冷,前途茫茫,复读要扛住压力打工要吞下委屈,可父母的“规矩”与他的“出路”真的非此即彼吗?
或许这场风暴该让更多家庭警醒:教育不是“考名校就奖、考砸就罚”的博弈,而是陪孩子穿越迷茫、重建信任的旅程。
当手机成瘾背后,藏着学业焦虑、自控力缺失,父母的“断供”或许能逼出“出路”,但修复破碎的亲子关系,才是这场高考后遗症里最难解的题。
那么你怎么看?是觉得父母“狠得有理”,还是心疼孩子“被一棒打死”?
信源:据风芒新闻7月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