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倪萍家包括保姆一共5个人,但她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没份,倪萍姥姥说:“你个傻子,海参怎么能不给保姆吃呢?”倪萍说:“海参很贵的!”姥姥一番话就让倪萍恍然大悟。 海参是特意买回来给姥姥补充营养的,姥姥辛苦操劳半辈子,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见到海参也不清楚它价值多少,但在姥姥心中,再好的东西都是给人吃的,没有高低贵贱之说。 平日里家里人忙着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姥姥,就找了个保姆,不仅有人能和姥姥说上话,大家回来后还能吃上热乎饭菜,看着被收拾得整洁的家,心情都愉快许多。 保姆手脚麻利,全家人都对她很满意,因为平日里姥姥和她相处最多,难免有些时候会注意到一些细节。 有次吃饭,细心的姥姥看到桌上的海参只有四条,正好够他们全家人一人一条,保姆在旁边吃着其他饭菜,看样子是没有她的。 姥姥没吭气,而是等到倪萍忙完事情,单独和她聊天,让她以后不要特意跳过保姆,给人家也准备一份。 看着迷惑的目光,姥姥解释再贵的东西也贵不过人心,人家天天在家里面干活,有好东西都藏着不让人家吃一口,刚开始没什么,时间久了,心里面难免会有些疙瘩。 果然,按照姥姥说的做之后,保姆对待家里人更加贴心,一份小小的食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之前保姆干活是按照规矩来的,在看到姥姥她们都把自己当自家人看待,自然变得格外用心,饭桌上的一杯热水,深夜回家时的一盏小夜灯...细微的变化让倪萍心里感慨良久,真心更能换真心。 姥姥没上过什么学,但她在生活中的智慧却让倪萍受益良多。从小,倪萍就是被姥姥照顾的,父母忙着工作,顾不上两个孩子,姥姥心疼她受苦,将她带回家,给她温暖,让她体会到什么叫爱。 姥姥对她的爱弥补了父母缺失的爱,在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牵着爸妈的手玩闹时,姥姥总是会关注她的情绪,带她去看小人书、买好吃的,来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倪萍忘记没有父母陪伴的失落。 姥姥细心呵护着她的成长,不想她受到太多的伤害。倪萍和父亲的感情不亲,母亲总是抱怨父亲,说他太坏,姥姥不想在孩子心中留下坏爸爸的印象,就在倪萍面前夸赞他身上的优点。 姥姥就像是粘合剂,将倪萍和家人的感情黏合在一起,因此在倪萍心中,虽然遗憾父母在自己成长中的缺失,但心里对他们并没有怨恨,反而很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倪萍长大后,最想念的就是姥姥,她在拥有自己的房子后,就将姥姥给接过来,在她心中,姥姥不只是姥姥,更是她的朋友,是她的老师,总是在不经意间,打通她的“任督二脉”,让倪萍得到更多的感悟,明白如何看待人生中的种种问题。 不管工作再忙,倪萍都会关心姥姥的生活,在搬到城里居住后,姥姥就无聊了许多,看着每天坐着发呆的姥姥,她心里急得不行。 于是就想办法给姥姥找点事情做,告诉她可以叠报纸、剥瓜子仁挣钱,每次能给姥姥十五块钱。 没有工作过的姥姥不知道,这全是外孙女自掏腰包,哄她开心的,看着姥姥每天精神饱满地做这些工作,倪萍又欣慰又心酸。 在姥姥去表妹家生活时,倪萍的心里总是牵挂万分,她工作忙不能每天都过去,以前下班回家就能看到姥姥,现在却要坐二十分钟的车才能过去。 倪萍知道家人是担心姥姥妨碍自己的生活,但在倪萍心里,姥姥从来不是累赘,是她最好的知己,是能让她放下一切,安心生活的存在。 每次去看姥姥,她都假装忙来忙去,生怕一开口就带着哭腔,暴露出自己的脆弱,让姥姥担心,看着姥姥一天天老去,她心里祈祷着让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有句话叫“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姥姥走了,又没有走,因为她永远活在倪萍的记忆中。 参考信源:倪萍—《姥姥语录》
90年代,倪萍家包括保姆一共5个人,但她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没份,倪萍姥姥说:“
蔼鸣
2025-07-10 01:51:1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