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乌军都不留?俄军突击部队攻入乌军战壕,经过激烈战斗后,俄军没有俘虏一名乌军,战壕内的乌军已经没有活人!要么是被俄军通通清理掉了,要么是乌军拒绝投降,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俄军实在太狠了!在乌克兰苏梅州方向。 跟随俄军运动相机第一视角可以看到,战壕内躺满了乌军阵亡士兵的遗体!基本都是扎堆在一起被消灭的!看来不是乌军他们不想投降,而是没机会投降!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什么仁慈可言。 苏梅州这处战壕的画面,把现代战争最残酷的一面扒得干干净净。那些扎堆倒下的士兵,或许半小时前还在分享一块压缩饼干,或许在争论家乡的战局,下一秒就被手榴弹的冲击波掀翻在泥泞里。俄军突击部队用的是“火力清场+近距离扫荡”的老套路,先扔燃烧弹把战壕炸得一片火海,再端着枪沿交通壕推进,这种打法下,投降的机会确实比针尖还小。 有人说俄军“狠”,可看看乌军的战壕布置就明白了——两米深的掩体里堆满了炸药包和手雷,射击孔对着必经之路,摆明了就是要跟对手同归于尽。上个月在哈尔科夫,有支乌军小分队把自己绑在机枪上作战,最后连投降的动作都做不了。到了这份上,哪还有什么“仁慈”的余地?士兵的任务就是消灭敌人,战场规则从来不是圣母心能改写的。 运动相机拍下的细节更扎心。有具乌军遗体还保持着投掷手榴弹的姿势,手指紧扣拉环;另一个士兵怀里揣着张褪色的照片,大概是妻子和孩子。这些画面让人想起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同样是巷战,同样是不留活口,区别只在于现在的武器更致命——俄军的AGS-30自动榴弹发射器,三十秒就能把十米长的战壕变成屠宰场,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别信什么“拒绝投降”的漂亮话。乌军新兵手册里写得明明白白,向俄军投降可能面临“叛国罪”指控,家人还会被清算。前阵子有个乌军班长带着三人投降,结果老家的房子被同胞烧了。这种情况下,就算想举手,背后的枪口也会逼着你往前冲。俄军也一样,突击队的作战指标里就有“清除率”这一项,完不成任务回去要受处分,战场上的狠,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 苏梅州这仗打完,两边的宣传机器又开始各说各话。俄方说“粉碎了乌军反扑”,乌方喊“勇士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可那些躺在战壕里的年轻人,再也听不到这些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去年这时候可能还是学生、司机、农民,被卷进这场战争,最后连个完整的墓碑都未必能留下。 战争最可怕的,不是没有仁慈,是把“残忍”变成了常态。当士兵们习惯了用手雷解决问题,当指挥官把“零俘虏”当作战果,当普通人对着尸横遍野的画面麻木不仁,这场仗就已经赢了地盘,输了人心。苏梅州的战壕很快会被新的泥土覆盖,但那些凝固在血泊里的绝望,不该被轻易忘记——毕竟,任何时候,人命都不该是数字,更不该是“胜利”的注脚。
俄军这样干也太狠了!“有点不讲武德”!为了减少伤亡并成功拿下乌军据守的工厂,俄军
【38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