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治中让儿子去找傅作义借钱,傅作义借了他500元,周总理知道此事后,

粉粉的绿绿 2025-07-11 15:59:28

1949年,张治中让儿子去找傅作义借钱,傅作义借了他500元,周总理知道此事后,满怀歉意,马上就让人送给他6000元! 1949 年深秋,北平城,东交民巷的寓所里,张治中站在窗前,摸了摸口袋。里头有张借条,是三天前让儿子张一纯找傅作义借钱时写的。 张治中当时是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每月领的 180 斤小米早就吃完了。 妻子洪希厚在厨房熬稀粥,粥稀得能看见锅底。三个小娃围在桌边,眼睛直勾勾盯着母亲搅锅的手。 张治中记得清楚,把最后一点玉米面倒进锅时,二女儿素久小声问:“爸爸,咱啥时候能吃上白面馒头?” 这光景让他想起 1946 年在新疆主事的日子。那会儿他是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手下有十万兵,却一直守着 “三不原则”:不贪污、不受贿、不纳妾。 如今脱了军装换了中山装,还是一样清廉,可没料到在新中国的供给制下,一家人连吃饱饭都成了难事儿。 洪希厚喊了一声:“文白,吃饭了。” 饭桌上,孩子们捧着比清水稠不了多少的粥碗,吃得特认真。张治中这才想起,当天是大儿子张一纯的生日。 往年这时候,家里总会弄几个好菜,可今年…… 他悄悄放下碗筷,进了书房,拿起毛笔在信纸上写:“宜生兄台鉴:好久没见,挺想你的。我从南京搬到北平后,日子过得挺难……” 傅作义收到张一纯送来的信时,正在颐和园养病。 傅作义身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正躺在藤椅上听收音机里的《解放区的天》。 副官把信递过来,他接过来一看,手微微有点抖。信末尾 “弟文白顿首” 几个字,让他想起 1933 年长城抗战时,张治中带中央军来绥远支援的事儿。 傅作义猛地站起来,说:“备车,去东交民巷。” 他太了解张治中了,这人好面子,不是实在没办法,绝不会开口借钱。 汽车开过长街,傅作义看着窗外正在拆的国民党党部牌子,心里不是滋味。 三个月前,他刚把自己所有家产捐给国家,现在虽说当了水利部部长,日子过得简单,但比张治中强不少。 到了张治中家,俩老伙计见面,一时没说话。 傅作义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 500 块银元,码得整整齐齐。“文白,这点钱你先拿着。当年在新疆你救过我,现在我该还这份情。” 张治中刚要推,傅作义按住他的手:“咱哥俩,别废话。” 三天后的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听说了这事儿。 傅作义随口提了句 “文白兄最近日子不好过”,周总理脸色立刻严肃起来。 散了会,他马上坐车去张治中家,路上一个劲儿念叨:“是我考虑不周到,是我考虑不周到啊。” 推开书房门,周总理看见张治中趴在桌上改文件,台灯照着他两鬓的白头发。 周总理握住他的手:“文白兄,让你受委屈了,是我没照顾好。” 张治中赶紧站起来:“恩来,你别这么说。新中国刚成立,到处都要忙活,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当天晚上,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张治中家门前。警卫员捧着个牛皮纸袋进了客厅:“张副主席,这是周总理让送的。” 洪希厚打开袋子,里面是一沓新崭崭的人民币,还有封信,字写得特工整:“文白兄:听说你日子过得紧巴,我心里不安。这点钱你拿着,别推辞。” 张治中数了数,正好 6000 元。他知道,这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快十年的工资。 更让他暖心的是,信末尾还写着:“一纯的上学事儿,我安排好了。苏联专家过几天到北京,专门给你看腿病。” 三个月后,张治中在医院让苏联专家看病。拄着拐杖走出病房时,看见周总理正在走廊跟医生说话。 这时候,他想起 1924 年黄埔军校的一个早上,那会儿他是教育长,第一次见年轻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俩人一见就投缘。 张治中走过去,说:“恩来,” “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咋报答你?” 周总理笑着扶他一把:“文白兄,咱之间不说报答。当年在重庆你护着毛主席,在新疆救共产党员,这份情,我们一直记着。” 1954 年,张治中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一次开会间隙,他攥着周总理的手感慨:“恩来对我,不只是工作上,更是难处里的真心。” 周总理笑着说:“文白兄,你是真爱国。我们共产党人,忘不了为民族独立出力的朋友。” 这段跨党派的真感情,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暖人的一笔。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粉粉的绿绿

粉粉的绿绿

粉粉的绿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