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驾崩后,饱经苦难的太子朱常洛继位,几十年的太子生涯,让他无比憋屈。就在众人认为朱常洛会大展拳脚时,没想到他一个月就离奇死去。 朱常洛的憋屈,从出生就已注定。 万历十年(1582年),19 岁的万历在慈宁宫偶遇宫女王氏,一时兴起临幸了她。这段意外情缘的结晶便是皇长子朱常洛。 万历始终对这个 “意外之子” 心存芥蒂,他在给王氏封恭妃时,文书上竟漏写 “皇” 字,直到朱常洛五岁才补全封号,其轻视之心昭然若揭。 在万历宠爱的郑贵妃生下朱常洵后,被册封为皇贵妃,待遇远超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宫廷内外都看出皇帝想废长立幼的心思,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 “国本之争”。 这场争论持续了近三十年,朝堂之上分裂成两大阵营。 万历十七年,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直言万历因宠爱郑贵妃而耽误国本,万历被气得罢朝三日。 此后每年冬至、元旦,文官集团都会集体上书恳请册立太子,万历帝则用 “摘红本”(扣压奏疏)、贬斥官员等手段应对。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仅万历二十一年,就有一百多官员因争国本被降职流放。 朱常洛就在这样的旋涡中艰难求生,万历二十二年,他移居慈庆宫,这座宫殿因年久失修,夏季漏雨冬季透风,侍从仅有老弱太监数人。 有一次,朱常洛偶感风寒,竟连太医都要等三日后才被允许诊治。 万历四十一年,郑贵妃借口慈庆宫风水不好,提议让朱常洛迁居废弃的咸安宫,被东林党人杨涟以 “太子所居即社稷根本” 驳回才作罢。 万历四十三年的 “梃击案” 更是将这种憋屈推向顶点。一天傍晚,蓟州男子张差持枣木棍闯入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李鉴,直闯至前殿才被制服。 审讯中,张差供出受郑贵妃内侍庞保、刘成指使,朝野哗然。万历帝却在慈宁宫召见群臣时,拉着朱常洛的手对大臣说 “此儿极孝”,强迫他表态 “张差乃疯癫之人,不必株连”。 最终张差被凌迟,庞、刘二人秘密处死,案件草草收场。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驾崩。当遗诏传到慈庆宫时,朱常洛连夜率群臣哭临,次日清晨即下令停止矿税,遣散各地税监,京城百姓闻讯 “焚香巷哭,如遇再生”。 登基之初,朱常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他每日清晨在文华殿召见大臣,讨论边防要务;下令发内帑二百万两犒劳辽东将士,士兵们 “欢声震野”;起用袁可立、邹元标等被罢斥的正直官员,朝堂风气为之一新。 户科给事中李若珪在奏疏中感叹:“三十年郁结之气,至是稍舒。” 然而,这份希望仅维持了短短一个月。 泰昌元年(1620 年)八月初十,登基刚十天的朱常洛突然病倒。 《明史》记载,郑贵妃此时 “进侍姬八人”,朱常洛连日纵欲,加上处理万历丧仪劳累过度,很快形容枯槁。 之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郑贵妃亲信)进献 “通利药”,朱常洛服用后一夜腹泻三四十次,连下床都困难。 内阁首辅方从哲率大臣探视,见朱常洛 “御榻前帷幔低垂,气息微弱,内侍以面盆接痰,色呈紫黑”。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 “仙方”。朱常洛强撑病体召见李可灼,命其献药。药丸为红色,服药的第二天,朱常洛就驾崩了。 朱常洛的暴死,给朝堂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他在位仅一个月,根本来不及干什么。 临终前,朱常洛仓促立长子朱由校为太子,却未能清除宫廷中的不稳定因素。 在朱常洛死后,郑贵妃仍占据乾清宫不愿迁出,与李选侍(朱由校生母)相勾结,企图临朝称制。 吏部尚书周嘉谟厉声呵斥:“乾清宫乃天子所居,选侍何人,敢据此宫?” 直到朱由校在文华殿登基,才迫使李选侍移宫,史称 “移宫案”。 朱由校继位后,因自幼缺乏教育(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万历帝仍不许朱由校出阁读书),加之贪玩,朝政逐渐被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掌控。 手握大权的魏忠贤利用 “红丸案” 打击东林党人,将李可灼充军,崔文升贬谪南京,而庇护李可灼的方从哲被指为 “弑君”,被迫致仕。 朝堂上的争斗愈演愈烈,东林党人认为红丸是 “弑君毒药”,浙党则主张 “先帝龙体违和,服药乃常事”,双方在朝堂上互相谩骂,甚至动武。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编《三朝要典》,将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全部翻案,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下狱,酷刑致死。 与此同时,后金努尔哈赤不断攻城掠地,辽东防线崩溃。而朝廷忙于内斗,竟无人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朱常洛在位一月就暴死,让当时朝廷本就脆弱的官僚体系失灵,到后来崇祯继位时,户部存银仅够三个月开支,边军欠饷已达三十个月,王朝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朱常洛的一生,是明朝衰落的缩影。他在东宫三十年如履薄冰,登基一月如流星划过,而死因至今也是争论不休。 参考资料:《明史》《明神宗实录》《泰昌实录》
万历皇帝驾崩后,饱经苦难的太子朱常洛继位,几十年的太子生涯,让他无比憋屈。就在众
猫头鹰说历史
2025-07-11 22:00:07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