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的结局一出来,全网都在喊“烂尾”。黑底白字5秒交代审判结果,主旋律BGM突然响起,就像考试快交卷时慌慌张张画了个句号——谁都看得出,这句号画得太潦草。 但要是把这潦草当漏看,可就亏了。这剧后半段的闪回比主角的台词还多,大结局像被剪刀手疯狂修剪过,背后藏着的东西,可能比演出来的还带劲。 就说那个许局吧,公安一把手,在东平官场混得比谁都油。前几年上面来的调查组跟走马灯似的,他愣是揣着证据装糊涂,怎么偏偏这次就认定“风向变了”?要说背后没高人指点,就像说老江湖突然信了一见钟情,谁信啊? 更蹊跷的是那个大老虎。能让检察官被逼死,能把涉案人员送出境外,还能给矿业这种“高危行业”撑十几年伞——最后揪出来的,居然是个快退休的政协副主席?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折腾了一整部书的终极反派,最后发现是茶馆里嗑瓜子的老头,实在说不过去。 说白了,这剧就像块被反复揉捏的橡皮泥。上头要讲法治,偶尔得掺点政治;下头要讲规矩,难免得顾点人情。就像剧中郑雅萍吼的那句:“讲天理,讲国法,你们讲不讲人情?”这话糙理不糙——现实里,多少案子不是卡在“人情”这两个字上? 谢鸿飞为了孝顺藏着掖着,孙飞给领导开车讲“忠诚”,就连检察官发现亲属涉案,第一反应不是上报而是回家劝,这些看着不合规矩的操作,搁在咱这片土地上,反倒透着股熟悉的别扭。就像你去办事,窗口人员笑着说“按规定不行”,转头跟熟人递个眼色:“下午来,我给你想想办法”——这不是电视剧,这是生活。 不过有个细节挺逗,剧中群众闹事的场面,不管是村民还是矿工,看着都像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升级版。你跟他讲法律条文,他跟你说“凭啥他行我不行”;你跟他讲程序正义,他跟你算“上次你欠我个人情”。这哪是聚众闹事,分明是把“人情社会”四个字演活了。 所以《以法之名》的“烂尾”,或许不是导演和编剧的能力问题,而是现实给的难题太多。那些因为审核被剪掉的剧情,被模糊的人物,说不定才是最该琢磨的地方。 你觉得那只没露面的“大老虎”会是谁?这剧里的人情与法理,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吗?评论区聊聊,顺手点个关注,下次咱接着扒那些藏在剧情里的门道。#如何看待《以法之名》中情与法的博弈#
《以法之名》的结局一出来,全网都在喊“烂尾”。黑底白字5秒交代审判结果,主旋律B
夜微凉初夏风
2025-07-12 10:24:09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