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追杀。她带着男宠崔湜连夜出逃,在一个阴冷的山洞避难

梦幻星河缘 2025-07-12 11:08:20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追杀。她带着男宠崔湜连夜出逃,在一个阴冷的山洞避难。狂风大雨,两人搂抱一起,商讨后路。洞外的雨砸在岩石上噼啪作响,像无数支追来的羽箭。太平公主裹紧身上湿透的锦袍,指尖仍在发抖——那双手曾翻云覆雨,调动过十万禁军,此刻却连攥住一块干燥的石头都费力。 公元712年的夏末,从长安城权力巅峰骤然跌落的太平公主和她的男宠崔湜,正在崎岖的山道上仓皇奔逃。 身后,是追兵的呼喝声与马蹄声。 终于,他们发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崔湜几乎是半拖半抱着将筋疲力尽的太平公主推了进去。 那双曾翻云覆雨、执掌生杀大权的手,此刻连攥紧一块干燥的碎石都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太平公主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金枝玉叶,自幼浸淫于帝国权力的核心。 她目睹了母亲的铁腕,也深谙宫廷斗争的残酷。 神龙政变,她助兄长李显复位,从幕后走向台前。 韦后乱政,毒杀中宗,是她与侄儿李隆基联手,血洗宫闱,拥立睿宗李旦登基。 彼时,她权倾朝野,珍宝堆积如山。 她扶持性情温和、优柔寡断的兄长李旦,本欲效仿母亲,做那隐于帘后的掌权者。 然而,李旦之子李隆基,这位年轻的临淄王,却非池中之物。 他英武果决,才智超群,在铲除韦后的行动中已崭露锋芒。 太平公主的权势,成了李隆基通往至尊之路的最大障碍。 姑侄间的裂痕日益加深,从朝堂议政的明争暗斗,到利用天象散布流言、鼓动废立太子的阴谋阳谋,最终演变为你死我活的权力绞杀。 太平公主试图收买宫人下毒,策划武力政变。 然而李隆基棋高一着,先发制人。 一夜之间,太平公主在长安的党羽被连根拔起。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她的兄长、太上皇李旦。一道冰冷的诏书,宣告他从此“高居无为”,将军国刑政大权尽付新帝李隆基。 这意味着,太平公主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 李隆基对她,再无顾忌。 那一夜,当崔湜在黑暗中摸索着靠近,试图用自己湿冷的身体为她遮挡些许寒意时,太平公主的心中,没有暖意,只有一片死寂的荒芜。 崔湜的声音带着强装的镇定,在她耳边低语,描绘着一条南逃的生路。 太平公主想的却是,权力场中,何来永恒的忠诚? 那些人跪拜的,从来不是她太平公主,而是她手中曾经翻云覆雨的权柄。 如今权柄易主,那些所谓的“旧恩”,早已化为李隆基论功行赏的筹码。 她抬手,手指按住了崔湜的嘴唇,止住了他徒劳的幻想。 她此刻的心境,感念?他们感念的是权力。 如今权力在李隆基手中,她们的旧部,此刻怕已在宫门处排队领赏了。 太平公主扶着岩壁,缓缓站起身。 她无视身上的泥污与狼狈,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庄重,抬手整理散乱的鬓发,试图挽起那象征尊贵的发髻。 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不是身处逃亡的绝境,而是即将步入大明宫含元殿,接受万邦来朝的朝贺。 崔湜怔怔地望着她,不明所以。 太平公主的目光扫过他年轻却写满惊惶的脸:“崔湜,你走吧。” 她解下身上那件虽已湿透、却仍能看出昔日华贵的锦袍,递给他。 “换上粗布衣裳,下山去。就说你是我胁迫出逃,如今迷途知返,弃暗投明。以你的才名,陛下或许还能赏你个小官做做。” 崔湜如遭雷击,下意识伸手去抓她的衣袖,却被她甩开。 她从贴身的衣襟内,摸出一枚温润的玉印。 她将这枚象征她半生荣耀与权力的印信,不容置疑地塞进崔湜颤抖的手中。 “拿着它,或许能换你一条生路。” 她深知,这枚玉印在追兵眼中,无异于催命符。 李隆基的诏书言犹在耳,擒获太平公王者,封万户侯。 献其首级者,赏金千两。 然而,这已是她能为这个陪伴自己五年、在绝境中仍未独自逃命的男人,所做的最后一点安排。 崔湜死死攥着那枚玉印,想起洛阳朝堂上,她凤目含威,力排众议,硬生生将他从流放岭南的死罪中解救出来,只贬为外官。 那时的她,站在权力的巅峰。 他怎能、怎能在此刻独自逃生? 他慌乱地在怀中摸索,掏出一块干饼,将稍大的一块递到她面前:“先、先垫垫肚子,天亮了,我们再想办法。” 天光终于大亮,雨彻底停了。 然而,清晰而密集的马蹄声,踏碎了这短暂的宁静。 太平公主站起身,最后一次,仔仔细细地整理着自己凌乱的衣襟,去赴一场无法回避的盛宴。 她转向崔湜,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记住我的话。就说你是被我掳走的。或许能活命。” 崔湜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太平公主!陛下有旨,降者不杀!” 她最后深深地看了崔湜一眼,决然地转身,一步步走了出去。 后来,崔湜果然如太平公主所嘱,声称自己是被胁迫出逃,乞求活命。 然而,李隆基并未因他的“迷途知返”而网开一面。 不久后,一道赐死的诏书便送到了崔湜面前。 在权力绞杀下,人性在绝境中闪烁的、微弱却真实的光芒。 主要信源:(文献——《旧唐书·太平公主传》《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0 阅读:0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