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连续8年向女友求婚8次,结果都被女友无情拒绝了,忍无可忍的男友转头准备迎娶别人,女友却痛骂男友是渣男,并找来调解员来细数男友的罪状,还要大闹男友的婚礼。
深圳某民政局调解室里传出激烈的争论声,32岁的李女士坐在桌前,对面是她交往8年的前男友王先生。两人因为“青春损失费”问题寻求调解,现场录音时长23分钟。
李女士的声音带着哭腔:“2017年到2024年,每年情人节你都求婚,我只是想再考虑一下,你就马上去相亲了?”王先生低头不语,手里拿着一份婚宴预订单,日期显示7月16日。
这段8年的感情始于大学校园,2016年毕业后,两人一起来到深圳打拼。王先生在一家科技公司做程序员,李女士在银行工作。起初几年感情稳定,但从第一次求婚开始,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
王先生的同事透露了一些细节,每年情人节前一个月,王先生就开始精心准备。第三次求婚时,他包下了海上世界的旋转餐厅;第五次在欢乐海岸租了摩天轮包厢;去年甚至提前半年预订了马尔代夫的海岛酒店。
每次的结果都相似,李女士总是说“我们还年轻”“再等等看”“时机不太合适”。王先生开始还能理解,认为女生确实需要更多安全感。但随着次数增加,他内心的挫败感越来越强。
转折点出现在第八次求婚,王先生在深圳湾公园准备了99朵玫瑰和钻戒,李女士的回应仍然是“再考虑下”。这一次,王先生没有再说“没关系,我等你”。
3天后,李女士主动发微信约王先生去试婚纱,但王先生已经删除了她的联系方式。通过共同朋友,李女士才知道王先生已经开始相亲。5月20日,王先生与相亲对象第三次见面后确定关系。
这位新女友是深圳本地人,在事业单位工作,性格温和。据王先生朋友介绍,两人第二次约会时聊到结婚话题,女方表示“如果合适,年内结婚也可以”。这个回应让王先生很意外,也很感动。
王先生预订了婚宴,消息传到李女士那里时,她觉得不可思议。“8年感情说断就断,认识一个月就要结婚,这不是报复是什么?”她在朋友圈写道。
调解过程中,李女士要求王先生支付“青春损失费”8万元。她列出了详细清单:陪伴时间2920天,洗衣做饭次数约1500次,照顾王先生生病12次,还有各种节日礼物的花费。
王先生也拿出了自己的账单,8年里,他为两人的感情投入18.7万元:每年的求婚花费平均2万元,两人旅游支出4.2万元,购房时预付的首付款10万元,以及各种日常开销。
调解员张女士采用了“情感账簿”的方式,让双方冷静地看待这段关系。她指出,感情投入无法简单地用金钱衡量,双方都有付出,也都有收获。重要的是理解对方的选择,而不是互相指责。
最让人意外的是,李女士出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在第八次求婚被拒后,她还在考虑婚纱试穿的事情。这说明她内心其实是想结婚的,只是一直在犹豫。而王先生则表示,他已经累了,不想再等下去。
这种“求婚—拒绝”的循环模式对双方都是折磨,李女士习惯了被追求的感觉,误认为这种状态可以一直持续。王先生则陷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越投入越舍不得放弃。
调解的结果是,双方同意彻底结束这段关系,不再纠缠。李女士撤回了“青春损失费”的要求,王先生也承诺不会在朋友圈发表任何关于前女友的言论。
王先生的婚礼按计划举行,李女士没有出现在婚礼现场,但通过朋友转达了祝福。她说,8年的感情虽然没有结果,但这段经历让她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这个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有人认为王先生太绝情,8年感情说放弃就放弃;也有人理解他的选择,认为感情需要双方的确定,一味等待没有意义。
从现实层面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恋爱长跑最终没有结果,往往是因为双方对婚姻的认知存在差异。一方急于确定关系,另一方则希望保持现状。
李女士后来接受了心理咨询,开始反思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问题。她意识到,一味地拖延决定,其实是对对方的不公平,而王先生也在新的感情中学会了更直接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