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的酒香

我家有个富贵君 2025-07-12 15:09:22
1962年,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胡傅酒樽与胡傅温酒樽,如同一对沉默的使者,携带着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酒气,穿越两千年时光。这两件鎏金青铜器,一件盆形盛酒,一件筒形温酒,器身浮雕着骆驼、猛虎、飞禽等草原与中原交融的纹样,铭文清晰标注着主人“胡傅”。 胡傅温酒樽: 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其中一件的铭文最末多了一个“二”字。通体鎏金,工艺精湛,将金与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令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 胡傅酒樽: 酒樽口沿上刻有铭文18字:“勮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清晰地记载了器物制作的地点、主人、用途、重量和铸造年代。不但通体鎏金,而且还施有彩绘,先制作出铜胎,然后鎏银,依据图案施加彩绘,最后在图案的空隙处鎏金,工艺繁复。 西汉人对酒的需求,远不止口腹之欲。在寒冷的边地,温酒樽的设计暗藏生活智慧——以炭火加热酒液,既去寒又增香,《礼记》中“酒浆饮醴,必温”的记载在此得到印证。而酒樽的鎏金与彩绘,则超越了实用:宴饮时,它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祭祀时,盛满的酒浆是沟通天地的媒介;边塞的聚饮中,它又成了汉匈文化交融的见证。 胡傅酒樽与温酒樽静静伫立在博物馆中,鎏金的光泽虽已斑驳,却仍能照见两个时代的饮酒图景:西汉的酒里,有岁月沉淀的从容与仪式感;今天的酒里,是时代奔涌的喧嚣与多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