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驻华大使最近整了出“威胁式撒娇”,放话要是中国不赶紧出口稀土磁铁,可能就停了高层对话和互访,这话听着挺唬人,细想却有点好笑,欧洲企业缺磁铁急得团团转,不想着好好商量,倒先搬起“停止交流”当武器。 其实欧盟这招“威胁式撒娇”背后,是藏不住的焦虑,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总量的46.3%,虽然比例比前几年略有下降,但仍是最大来源国。 更关键的是,2024年欧盟稀土进口总量比2023年下降了29.3%,这意味着欧洲企业的供应链已经绷到了极限,就像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说的,他们从4月开始提交的数百份稀土许可证申请,只有四分之一获批,部分生产线已经被迫停工,宝马、福特这些汽车巨头都公开叫苦,说稀土短缺可能导致减产。 但欧盟的应对方式却有点“迷”,一边在G7峰会上跟着美国污蔑中国“稀土武器化”,另一边又派大使来北京“诉苦”,说稀土磁铁短缺对欧企影响“非常、非常严重”。 这种“又当又立”的操作,连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都看不下去,直接回怼:稀土有军民两用属性,中方依法监管,合规企业的绿色通道一直开着,欧盟却非要扣上“胁迫”的帽子。更讽刺的是,欧盟前脚刚在中国拿到稀土出口许可证,后脚就跟美国密谋“关键资源去中国化”,上演了一出现实版过河拆桥。 不过欧盟可能没搞清楚,中国手里的稀土牌,早就不是单纯的资源博弈了。2025年4月,中国正式对镝、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建立了从矿山到港口的电子追踪系统,每批稀土都有“身份证”,想通过泰国、墨西哥这些“跳板”偷偷转运的路子彻底被堵死。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企业正在技术上疯狂“超车”。北方稀土研发的晶界扩散技术,把重稀土用量降低了18%;横店东磁的无镝磁材已经量产,成本比传统产品低20%;银河磁体的粘结钕铁硼磁体良品率比同行高15%,直接打进了希捷、西部数据的供应链。 这些技术突破,让中国在稀土永磁领域的全球产能占比超过90%,连欧盟自己的智库都承认,他们在重稀土分离技术上落后中国20年。 面对这种局面,欧盟的“威胁”反而显得有点滑稽。他们一边嚷嚷着要“战略自主”,推动《欧洲关键原材料法》,另一边却连自家企业的产能都搞不定。 法国MagREEsource公司计划到2027年生产1000吨磁铁,可这点量还不到欧洲每年从中国进口量的零头,更尴尬的是,欧洲稀土交易市场已经出现乱象,一些贸易公司趁机坐地起价,报价比正常水平高出10倍。 这种情况下,欧盟还想通过停止高层对话来施压,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稀土出口不是政治工具,合规企业的需求会得到保障。商务部已经批准了一批欧盟企业的出口申请,还专门为欧洲设立了“快速通道”。 但前提是,欧盟得放下受害者的姿态,用平等的态度来谈合作。就像王毅外长说的,稀土不应该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只要遵守规则,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完全可以满足。 这场稀土博弈,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中国已经从卖资源升级到卖技术,而欧盟还在为找矿、建厂焦头烂额。 如果欧盟继续把精力放在政治操弄上,而不是踏踏实实搞技术研发,那他们在稀土这场仗里,可能真的要输得很难看。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这些未来产业里,稀土永磁就是“工业维生素”,谁掌握了它,谁就握住了下一个时代的钥匙,而这把钥匙,目前还牢牢攥在中国手里。
欧盟驻华大使最近整了出“威胁式撒娇”,放话要是中国不赶紧出口稀土磁铁,可能就停了
元昊聊文化
2025-07-12 18:47:58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