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原配夫人于氏不懂外交礼仪,夫妻关系也不好,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绝大部分正式场合都是由自己最宠爱的大姨太沈氏陪同的,俨然“夫人”。对此于氏不仅没意见,甚至很高兴有人替自己干活,毕竟对于旧式妇女来说,和“外男”交际简直堪比上刑。有人替自己干这个苦差事,再好不过了。
根据袁静雪的《我的父亲袁世凯》记载,袁世凯两次科举落第后,曾到上海谋事。当时他属于事业低谷,心情落寞,有时候就和朋友一起去逛妓院散心,由此和沈氏认识了。沈氏是苏州籍的红妓女,非常有名,两人一见钟情,难舍难分。
袁世凯沉溺温柔乡,但沈氏劝他不可为了儿女情长而英雄气短,还拿出积蓄给他,鼓励他去谋一番事业。至此,袁世凯才彻底下了决心,投奔吴长庆从军。可以说,袁世凯后来能在朝鲜建功立业,闯出一番天地,和沈氏的支持是脱不开关系的。临行前,沈氏为他送行,并表示他走后,自己会尽快赎身,搬出妓院,一心一意等着袁世凯回来娶自己。袁世凯听罢,感慨良久,指天誓日定不会辜负沈氏。
按照一般戏曲话本的惯常桥段,书生发达之后,往往就嫌弃花魁了。但袁世凯不一样,他袁世凯在朝鲜建功立业后,真的把沈氏接过去当了大姨太。由于正室于氏一直在老家,袁世凯身边一直是以大姨太沈氏为尊,一切家务都听沈氏做主,交际场合也是沈氏出面。从此后,两人相伴终身,虽然袁世凯后来又娶了八个姨太太,但全家都要服从沈氏的管理,可见沈氏在袁世凯心中的地位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说袁世凯把她当作嫡妻看待也不为过。
在袁家,所有子女,无论是谁生的,都要管正房于氏叫“娘”,管生母叫“妈”,而对于大姨太沈氏则称为“亲妈”。
沈氏因为早年青楼的经历,无法生育,深感膝下荒凉。袁世凯为了安慰她,向她保证,除了跟着嫡子袁克定,后面生的第一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也不管是谁生的,就直接抱过来给沈氏当孩子,由沈氏来抚养。后来袁世凯果然信守承诺,将朝鲜三姨太金氏生的二儿子袁克文过继到沈氏名下,甚至袁克文满百日那天,抱着孩子出面的都是沈氏,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才是亲妈。
沈氏对金氏非常差劲,甚至因为金氏曾经没有给自己行礼,对自己态度傲慢,愣是把人家腿给打断了,但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却非常疼爱,要一奉十,百依百顺,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袁克文散漫不羁性格。由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位母亲也经常起冲突,最后都是沈氏赢,金氏也愈发郁闷。
由于和沈氏母子感情深厚,袁克文在《洹上私乘》一书中的《诸庶母传》中,曾经专门写过沈氏出身的另一个版本,根据袁克文的说法,沈氏出身江苏崇明农家,后来被拐卖到天津妓院,但是她非常刚烈,不惜自杀,坚决不肯堕落风尘。这件事传到袁世凯耳朵里,他深感倾佩,便自己出钱给沈氏赎身感动。沈氏为了报恩嫁给袁世凯为妾。但袁世凯认为沈氏是贞洁烈女,因此处处把她当正室看待。
这两种说法籍贯、地点、原委都不一样,由于袁克文和沈氏的关系,一般认为不太客观,因此采用袁静雪的说法较多。不过不管哪一种,都认可袁世凯和沈氏的情谊非比寻常。
袁世凯策划登基时,由于仓促,仅仅在口头上承诺封二、三、四、五姨太为“妃”,六、七、八、九姨太为“嫔”,但明确册封正室于氏为“皇后”,沈氏为“贵妃”,尽管这场“登基”时一场闹剧,但袁世凯对沈氏的深情厚意,却是货真价实的。
袁世凯去世后,沈氏和其他姨太太一样,跟随自己的养子袁克文生活,终身没有离开袁家天津大营门老宅。她去世后,所有遗产都留给了养子袁克文及其子女。
这个早年不幸沦落风尘的女子,虽然没有真正当上“贵妃”,但一定程度上,她也收获了一位枭雄难得的真心实意,比起在青楼沦落,总算也是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