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台湾一名女地下党在宿舍被捕,临走前请求让她将阳台的衣服给收下来,以免回头下雨淋湿,敌人略加思索后点头,随后,她从阳台取下一件旗袍,殊不知那是她的情报信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的台北,空气中总是带着潮湿的咸味,像是整座岛屿都被压进了一口闷罐子里,街道上人们行色匆匆,谁也不敢多看谁一眼,就在这样的早晨,一间陈旧宿舍的阳台上,一件湖蓝色的旗袍轻轻晃动,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它上面,勾出一层微弱的亮光,没有人知道,这一片布料,此刻正牵动着一场生死之间的较量。 萧明华站在宿舍里,手里还攥着一件刚叠好的旧衣服,她的桌子被翻得乱七八糟,书本散落在地,墨水瓶碎了一地,屋外的风吹进来,带着一点雨前的闷热,她低头收拾着地上的书,动作不快,却稳稳当当,特务刚刚在屋里搜查了一遍,没找到什么,她的眼神平静,看不出一丝慌乱,阳台上的晾衣杆空了,这是她和战友之间约定的信号,空杆代表危险,意味着不能靠近。 几天前,她就感觉到不对劲,特务曾短暂搜查过一次,但没有发现破绽,那一晚,她便和战友做了安排,晾衣杆不再只是晒衣服的地方,而成了她与外界唯一的联络方式,若是杆上没有衣服,便是警讯,这个简单的信号,藏在日常生活中,却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萧明华出生在浙江嘉兴,家境不错,父母重视教育,她从小聪明沉稳,战乱来临时,一家人从南方一路逃到重庆,她依旧坚持学习,她考上了重庆师范学院,在课堂上认真读书,下了课也不安分,经常参与宣传抗战的行动,毕业后,她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声音清亮,讲课有力,是孩子们喜欢的那种老师。 1943年,她又进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继续深造,在那里,她遇到了许多有思想的老师,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正是在一次集会上,她接触到了地下党,她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中形成的。 1948年,她接到台静农的邀请,前往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教,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项任务,她向组织请示后,决定以教师身份前往台湾开展工作,到了台北,她住在一间简朴的公寓里,生活过得极为简单,白天讲课,夜晚整理教案,书桌的一角放着教材,另一角却藏着密信,没人看得出她的身份,也没人知道她在这座城市里,正在做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她在课堂上教古文,讲授《离骚》《岳阳楼记》,声音不紧不慢,学生们对她挺敬重,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开始默默工作,把收到的情报一字一句抄录下来,然后小心地藏进衣物缝隙中,有时候,她会在市场买一块豆腐,递给一个卖水果的老人,其实那豆腐里藏着一条纸条,她和战友之间的联系,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里。 她的掩护身份让工作进行得相对顺利,她与朱芳春假扮夫妻,在外人眼里不过是一对普通的知识分子,他们并肩走在台北街头,时常一起去书店或茶馆,可实际上,他们在交换情报,在布置联络点,每一次情报的传递都伴随着风险,但她始终保持镇定。 1950年2月,台北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国民党特务加强了搜捕,街上常有陌生人站岗巡逻,有一次,特务突然登门搜查,她当时正在写教案,桌上还放着一本《诗经》,特务翻遍了她的房间,连床垫都掀起来检查了一遍,最终空手而回,那之后,她和朱芳春便约定好,一旦被盯上,就用阳台的晾衣杆发信号。 那天清晨,特务又来了,他们破门而入,带着枪,气势汹汹,她正在整理文件,听见门响,便把一些纸张塞进旗袍的衬里,随后把旗袍挂在阳台上,特务进屋时,她站在窗边,神情淡然,屋里被翻得一片狼藉,她却只是默默地把一件件衣服叠整齐,晾衣杆上的旗袍被她收了下来,杆子空了,远处的战友看见这一幕,知道情况有变,立即撤离。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可她的任务完成了,战友得以脱身,情报得以保全,她被带走,关进台北郊外的一间旧监狱,那里潮湿阴暗,墙壁长满青苔,她被反复审讯,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拷打,皮鞭落在身上,铁链勒住手腕,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她始终没有吐露任何细节。 他们甚至抓来了她的哥哥,希望通过亲情撬开她的嘴,可她早就安排好,让哥哥只承认金钱上的来往,审讯持续了几个月,她没能合眼睡过一整晚,身体极度虚弱,但她从未妥协,有人试图用金钱诱惑她,有人提出交换条件,她都不为所动,她知道,自己的沉默可以换来更多人的安全。 在狱中,她偷偷撕下布条,用一截断笔写下遗言,她说,若有一天离世,不必将她送回家乡,她愿意就葬在这片土地,她希望同志们都能平安,革命能早日胜利。 信息来源:萧明华:碧血洒宝岛魂兮赋归来 中国军网
1948年,涂孝文叛变后,供出了李青林,李青林被捕后,死不承认自己党员的身份,特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