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消息一出来,军迷圈里炸开了锅。这艘船可是俄罗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14 20:45:24

俄罗斯将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消息一出来,军迷圈里炸开了锅。这艘船可是俄罗斯海军最后的脸面,从 2017 年送进摩尔曼斯克的修理厂,修了整整八年,到现在愣是没弄好。最近俄国防部的消息说,海军和造船集团正商量它的最终去处。 近来,在军事迷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俄罗斯看起来已经准备放弃对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维修。 这艘承载着俄罗斯海军仅存颜面的巨舰,在长达八年的维修挣扎后,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报废拆解。 从2017年驶入船坞至今,它始终未能重返大海。 这艘航母的坎坷命运,难道仅仅是几次意外和设备老化那么简单吗? 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昔日超级大国在现代化门槛前,不得不面对的深层困境。 这艘航母的诞生,就带有“分裂”的基因。 “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解体前建造的最后一艘航母,它的建造横跨了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 黑海船厂的设计者曾半开玩笑地说道:“这是一个大国才能建造出来的,但是这个国度却不复存在了。” 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紧急将这艘尚未完全调试的航母召回,据说舰上还留着乌克兰工人来不及收拾的工具。 这种与生俱来的“分裂”,在俄乌冲突后被彻底引爆。 毕竟,负责动力系统维护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早已停摆,图纸角落里的关键技术参数,如今成了俄罗斯工程师解不开的谜题,也为后来的维修困境埋下了伏笔。 而它的维修历程,更像是一场反复上演的悲喜剧。 2017从它来到摩尔曼斯克船坞开始,就一直在发生着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是俄罗斯最大的一座PD-50浮动码头,在一次停电事故中,一辆70吨重的吊车撞在了船体上,在船体上打出了一个大洞。 谁知一年后,一场大火又吞噬了船舱,过火面积达600平方米,还造成了伤亡。 截至2022年年末,它再度起火。 一系列的意外,让俄罗斯的造船工艺和管理水平都出现了巨大的缺陷。 更无奈的是,原计划更换的8台锅炉,因预算被砍掉四成,最后只换了4台。 这样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再有战斗力。 而比船体锈蚀更严峻的,是人才与技术的双重枯竭。 苏联时代的黑海造船厂,曾有超过三万名熟练工人,同时开工三艘航母也不在话下。 可今天,俄罗斯最大的北方造船厂,连为“库兹涅佐夫”号寻找足够的合格焊工都成了难题。 甚至有报道称,船厂为赶工期,不得不从汽车修理厂临时抽调工人,而这些人从未接触过航母特种钢材的焊接工艺。 曾经拥有780名专家的涅瓦设计局,如今只剩下370人,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 人才断代的问题,在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上暴露得更加彻底:目前能在航母上驾驶苏-33和米格-29K起降的飞行员,不足10人,稀缺程度堪比宇航员。 负责修船的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其设备有些还是二战后从德国获取的“战利品”,沿用至今。 至于精密电子系统和高性能发动机等关键部件,过去长期依赖进口,西方制裁一来,这条路便被彻底堵死。 去年俄罗斯唯一的航母修理厂——第35修船厂宣布破产,这无异于宣告,这个曾经的海洋强国,正无奈地退回近海防御。 归根结底,最让人崩溃的,还是来自于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力。 俄罗斯全年军费不过650亿美元,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光是维持乌克兰战场的消耗就已捉襟见肘。 美欧加大对俄能源出口的制裁,令这一问题愈发恶化。 制裁的连锁反应,很快传导至本就脆弱的造船业,联合造船集团资金链紧张,许多项目被迫暂停,“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预算也因此大幅削减。 回顾2016年,该航空母舰前往叙利亚,虽然从烟囱中喷出的黑色浓烟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笑话,但是它的确进行过数百次的飞行,并击毁了成千上万的目标。 那时许多俄罗斯人还相信,只要资金到位,老将尚能一战。 可惜在内忧外患之下,这份信念最终被现实击碎。 随着库兹涅佐夫号逐步走向解体的命运,俄罗斯或许即将迅速与航母无缘。 太平洋舰队的前任指挥官谢尔盖·阿瓦基扬兹则表示,放弃维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未来的海军将属于核潜艇,机器人和无人机。 这艘航母的退役,或许能促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其海军战略,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更具效费比的非对称战力上。 当这艘锈迹斑斑的巨舰最终被切割分解,它留下的不只是一堆废铁。 它的命运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俄罗斯在军事现代化道路上的挣扎与无奈。

0 阅读:0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