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啥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用不出效果?原因很简单,这

爱心扯体育 2025-07-15 03:37:36

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啥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用不出效果?原因很简单,这招太难,难到哪怕是军事强国开了天眼都模仿不来。营级的小规模包抄不复杂,但中国军队用的是战役级穿插迂回,脱离后勤、没有总部指挥也能完成任务。像四渡赤水这样的经典战例,连美国西点军校都无法完全复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人会觉得,现代装备这么先进了,战场信息化、通讯设备这么发达,穿插迂回有什么难?事实上,穿插迂回的难度主要不在装备上,而在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指挥体系。 先说说穿插的两种层次:营级穿插和战役级穿插。营级穿插,就是一个营或者连队规模的小范围包抄,算是小动作,大多数军队都能做到。 真正考验一个军队的,是“战役级”穿插——这是跨多个战区,甚至几十公里的深入敌后作战,绕开敌人主力,切断敌人后勤和通讯,直接打敌人脆弱的地方。 这种级别的穿插,不仅要部队能自我维持,还得在没有总部指挥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协调。 打个比方,你和一群朋友分散在陌生地,没人给指令,大家必须靠彼此默契完成目标,这需要的是长期训练出来的高度纪律和灵活应变能力。 为什么中国军队能做到这点?核心原因就是我们有过实战锤炼,有强大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历史上,红军的经典战役——比如四渡赤水,正是靠着在缺乏地图、补给短缺的极端条件下,反复穿插、灵活迂回,把强敌耍得团团转,四渡赤水的行动甚至连美国的西点军校都难以完全复现。 这不仅是因为战术好,更是因为红军士兵和指挥官都习惯在困难环境下“自己解决问题”。 这些年,我军训练也非常注重官兵的自主作战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从最基层班排开始,就教导大家“不能等命令,得会独立作战”。即使离开了总部和补给线,战士们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支撑很长时间的战斗。 此外,我军的指挥官训练严格,能根据现场情况快速调整计划。指挥链上下紧密配合,形成了“统一目标、灵活执行”的作战模式。即使敌人突然变招,也不会让部队陷入混乱。 这种灵活、高度自治的战斗力,是单靠装备无法替代的。 反观俄军,装备其实不算差,兵力也不少,但他们的穿插迂回战术效果却一直不理想。 俄军沿用苏联时期的传统作战模式,强调“上级定计划,下级执行”。这在面对稳定、节奏缓慢的作战环境还好,但在乌克兰这种快速变化、需要灵活应变的战场上,就显得捉襟见肘。基层官兵不敢自主决策,必须等上面指令,导致战机错失。 穿插战术要求部队间高度协同,快速调动和反应。但俄军的实际表现是部队分散行动时容易乱套,出现断层,甚至自相矛盾,失去了穿插的效果。 穿插部队离开主力线越远,补给越困难。乌克兰战场上,俄军的运输线经常被打断,油料弹药难以保证,导致穿插部队“断粮断油”,无法持久作战。 俄军基层士兵普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突发状况常常手足无措,不能像中国军队那样“自生自灭”式作战。 现代战争的侦察技术、无人机、卫星监控越来越发达,战场信息越来越透明,穿插迂回看似更难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穿插战术过时了。 穿插的本质是速度和突然性,即便敌人监视严密,只要你能快速找到突破口,立刻切入敌人后方,敌人就会措手不及。关键还是在于部队的灵活性、执行力和高凝聚力。 只要一支军队有高度的训练基础、成熟的指挥体系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穿插依然是打乱敌方节奏、创造战机的有力手段。 穿插迂回战术的成败,绝不是买一堆高端武器就能搞定的。它考验的是部队的整体素质、指挥水平、训练深度和灵活应变能力。 中国军队能在没有完美条件下完成战役级穿插,靠的是多年实战锤炼和系统的战术思想训练。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复制的,更不是哪国军队开了“外挂”就能立马学会的。 反观俄军,虽然装备先进,但指挥体系僵化,基层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后勤不稳,难以打出高水平的穿插迂回。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爱心扯体育

爱心扯体育

爱心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