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这番话,其实就是表示俄罗斯已经上够西方的当了!
普京近期明确表示,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本质是地缘政治博弈,而非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共产主义vs资本主义)。
他回顾苏联解体后,西方虽承诺“北约不东扩”,却持续吸纳东欧国家,甚至逼近俄罗斯边境(如乌克兰),这种“战略欺骗”让俄意识到:西方从未将俄罗斯视为平等伙伴,而是地缘利益的争夺对象。
普京的结论是:只有强硬捍卫主权,才能迫使西方正视俄罗斯的利益诉求。
而西方为啥歧视俄罗斯?三大根源
首先,历史惯性下的“另类”标签:西方长期将俄罗斯视为“文明与野蛮的混合体”——既羡慕其力量(如对抗奥斯曼帝国),又警惕其扩张性(如彼得大帝改革被贬为“模仿西方”)。苏联时期更被贴上“极权主义”标签,这种刻板印象延续至今。
其次,安全逻辑的零和博弈:北约东扩本质是西方对俄的“战略挤压”。西方认为俄罗斯的“缓冲区”诉求是“帝国复辟”,而俄方视北约东扩为生存威胁。这种互不信任导致对抗升级。
最后,价值观与实力落差:西方试图以自由主义秩序“改造”俄罗斯,但俄拒绝成为附庸。普京执政后强化主权路线(如收复克里米亚),更被西方视为“挑战规则”,进而加剧制裁与孤立。
至于地缘政治走向,还是会对抗长期化与多极化加速
第一,俄乌冲突的僵局:当前战事胶着,但俄通过能源合作(如与中国、伊朗)抵消西方制裁,而乌克兰依赖美援难以为继。和谈可能性存在,但双方核心诉求(乌要领土完整,俄要中立化)难以调和。
第二,北约的“双刃剑”效应:北约东扩强化了西方阵营,却迫使俄罗斯转向“向东看”(深化与中、印合作)。芬兰、瑞典加入北约进一步刺激俄安全焦虑,可能引发更激烈对抗。
全第三,球南方国家的角色:巴西、印度等国拒绝选边站,主张多极化秩序。俄借机塑造“反霸权阵营”,削弱西方主导权。
可以说,普京的言论揭示了俄与西方关系的本质:这是一场地缘权力争夺,而非理念之争。
西方对俄的歧视源于历史偏见与安全恐惧,而俄的反击(如乌克兰行动)又强化了对抗循环。未来,俄将坚持“非对称对抗”(能源武器、区域联盟),而西方则面临两难——是继续挤压俄罗斯,还是接受其作为多极世界的一极?而这个答案,或将决定欧亚大陆的稳定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