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梅兰芳的一对儿女,先后因麻疹去世,妻子王明华伤心欲绝,不料梅兰芳却说

谦与谦寻 2025-07-15 14:08:31

1921年,梅兰芳的一对儿女,先后因麻疹去世,妻子王明华伤心欲绝,不料梅兰芳却说:“梅家香火不能断,我要再娶,你给我做媒。”王明华绝望至极,含泪咽下所有的痛苦和委屈,开始为丈夫物色新媳妇。 这话一出口,王明华的世界就只剩下了回音。她穿梭在北京的胡同里,那些曾经与丈夫一同散步、构思新戏的街道,如今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心上。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了同样梨园出身、年仅十六岁的福芝芳身上。提亲那天,福芝芳的母亲是个有骨气的旗人,她撂下一句话:“我家闺女不做姨太太。” 梅家只好应下,允诺福芝芳进门后与王明华平起平坐,不分大小。王明华点头同意,她亲手操办了这场婚事,将自己从丈夫的艺术核心圈,硬生生推到了局外。 然而,正是这个被推到局外的女人,曾是梅派艺术背后,那位最懂梅兰芳的缔造者之一。在梅兰芳的艺术还未登峰造极之时,王明华就是他最贴身的造型师与艺术总监。 他演《嫦娥奔月》,觉得传统戏服呆板,是王明华翻阅古画,提出了在袄外系上长裙的改良方案,才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仙袂飘飘。 他演古装戏,那些精美繁复的发型,很多都是王明华在家中为他梳好、固定成一个完整的头套,到了后台一套即可,连专门的梳头师傅都自叹不如。 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也在艺术上与他血脉相通。为了能毫无顾忌地跟随他赴日演出,打理台前幕后,她甚至在生下一双儿女后,毅然做了绝育手术。她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祭给了梅兰芳的舞台。 福芝芳的到来,则以另一种方式成就了梅兰芳。她不像王明华那样深度参与艺术创作,但她用一种更沉稳、更务实的方式,为梅兰芳撑起了一个安稳的后方。嫁入梅家后,她便放弃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专心相夫教子,打理家事。 梅兰芳赴美演出前,给福芝芳和当时的外室孟小冬都留下了一笔家用,回来后,福芝芳不仅生活开销井井有条,还交还了一笔余款,而孟小冬那边却只有亏空。 这种持家的能力,让梅兰芳的天平,在现实的层面上,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倾斜。福芝芳是梅兰芳艺术帝国最坚实的基石,她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在舞台上发光。 而在这两位妻子之间,还夹着一段轰动梨园的梅孟之恋。冬皇孟小冬是与梅兰芳在舞台上阴阳颠倒的绝配,他们的结合是被一群梅党和好事者撮合的艺术品。 在某种程度上,梅兰芳在感情上是个没什么主意的人,他身边围绕了太多希望从他身上获得利益或声望的人。他与孟小冬的婚姻,没有正式操办,只是悄悄住进了外宅。 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波折,福芝芳的强硬态度是最大的阻力。当梅兰芳打算带一位妻子赴美时,已经怀孕的福芝芳宁肯堕胎,也绝不让孟小冬去。 最终,在梅家伯母的丧礼上,孟小冬被福芝芳拒之门外,而梅兰芳没有站出来为她撑腰,成了压垮这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底,梅兰芳的舞台属于世界,但他的生活,却被这几个女人牢牢定义。 王明华用她的才情与牺牲,助他完成了艺术上的原始积累,福芝芳用她的隐忍与精明,为他守住了事业的根基,而孟小冬则是一场绚烂的烟火,照亮了他情感世界里最富争议也最令人唏嘘的一段。 1929年,王明华在天津的病榻上孤独离世,年仅37岁。她走后,梅兰芳的事业如日中天,但那份最初的、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的陪伴,也随她而去了。 多年后,梅兰芳逝世,福芝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慨的决定,她没有将丈夫葬入象征荣誉的八宝山,而是选择将他葬在香山万花山,与王明华合葬一处,并为自己也留好了位置。 信息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梅兰芳与她们

0 阅读:0
谦与谦寻

谦与谦寻

你是潮流的引领者,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