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移民饱暖思淫欲,他们对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提出建议:“我们需要性感白妞,我们需

红尘里面看 2025-07-15 16:50:35

印度裔移民饱暖思淫欲,他们对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提出建议:“我们需要性感白妞,我们需要欧洲白人国家的性感辣妹移民到加拿大,比如挪威、瑞典的。如果有大学生年龄的辣妹过来,那就太他x的棒了。” 最近几年,走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这些大城市街头,不少本地人都会有种错觉:这到底是加拿大还是印度? 便利店老板操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问你要什么,路边餐馆飘着咖喱的味道,连公交播报里偶尔都能听到熟悉的印地语词汇。 这种变化,全拜印度裔移民的快速增长所赐。 十年前的2013年,加拿大的印度移民数量还没那么显眼,但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暴涨了326%,单年就突破13万人,稳稳坐上加拿大移民来源国的头把交椅。 不光是永久居民,印度留学生更是扎堆:2023年加拿大104万留学生里,42万都是印度学生,占了足足四成,比后面九个国家的留学生加起来还多。 再加上探亲、旅游的临时签证,印度人一年新增进入加拿大的数量少说也有上百万,占了全国总人口的5%。 难怪有网友调侃,在多伦多街头逛一圈,感觉自己穿越到了新德里。 印度裔移民能在加拿大大举扩张,可不是没原因的。 英语是他们的天然优势,作为前英国殖民地,印度人的英语水平虽说口音独特,但在加拿大移民评分体系里占了大便宜,这一点就让很多亚洲国家的移民望尘莫及。 更聪明的是,他们拿学历加分的成本极低,有的印度大学硕士学费一年才500块人民币,花点时间就能混个硕士文凭,在移民打分里比本科多15分,这操作让费钱费力读硕士的中国人羡慕不来。 当然,抱团也是他们的“独门秘籍”。 在加拿大的建筑业、快餐业、运输业这些领域,印度人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不少印度老板招工只认本族人,新来的移民靠着老乡牵线,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拿到雇主担保,移民速度自然比其他人快得多。 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印度人来说,移民加拿大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别说正规申请了,花20万人民币偷渡、到了就申请难民的也大有人在,这股狠劲确实少见。 人多了,热闹就来了,但争议也跟着找上门。 最开始是文化习惯上的摩擦,有段时间网上疯传印度裔游客在瓦萨加海滩随地排便的视频,虽然当地镇长出来说没证据,但不少白人还是揪着这事不放,觉得印度裔的生活习惯太“野”,跟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标准不搭。 饮食上的差异也成了矛盾点,有白人居民抱怨邻居做咖喱的味道飘满楼道,让人受不了,宗教信仰上的不同也让不少人嘀咕,印度教的那些习俗,跟本土的基督教价值观总有点对不上。 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极端言论和扰民行为。 去年年底,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里地区搞了场游行,一群裹着锡克教头巾的人举着哈里斯坦旗帜喊口号,说“我们才是加拿大的主人”、“白人赶紧回欧洲去”,这话一出来,网上直接炸了锅。 不光是白人不满,连印度裔内部也闹起了矛盾,今年11月,这帮哈里斯坦支持者还跑到印度教寺庙,把人家的活动给搅黄了。 除了这些激烈冲突,日常的扰民也让本地人忍无可忍。 印度的传统节日多,一过节就通宵达旦地放音乐、点烟花,载歌载舞的声音能传遍整个社区。 有网友吐槽:“这哪是过节,简直是渡劫,觉都睡不好。”时间长了,“加拿大快被印度人占领了”的抱怨声越来越多。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在加拿大的人口越来越多,一些印度裔开始对移民政策提建议了。 前段时间就有声音冒出来:“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得改改,别光收我们印度人了,得多来点欧洲白人国家的性感辣妹,比如挪威、瑞典的。要是能有大学生年龄的过来,那就太完美了。” 这话一出,不少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有人说这是饱暖思淫欲,也有人觉得这反映了他们想融入又找不对方法的尴尬。 其实这背后,是加拿大移民政策早就藏着的问题。 本来想搞多元化移民,结果印度裔靠着英语、学历、抱团这些优势,把移民配额占了一大半。 2023年加拿大47万永久居民里,印度人占了近三成,中国移民才3.7万,菲律宾移民比九年前少了一半。 临时签证、留学生名额也差不多被印度裔包圆了,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让其他族裔和本土白人心里能舒服吗? 现在加拿大政府也是左右为难,一边想维持“多元文化”的招牌,一边又得安抚越来越焦虑的白人社区。 印度裔移民还在不断涌入,社区里的咖喱味越来越浓,节日的音乐越来越吵,极端言论时不时冒出来,再加上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移民建议,加拿大未来的日子,怕是很难平静了。 要知道,一个社会的和谐,从来不是靠某一个族群的快速扩张,也不是靠几句极端口号或者奇怪建议能实现的,怎么把这么多不同背景的人捏合到一起,才是真正的难题。

0 阅读:74
红尘里面看

红尘里面看

红尘旧梦情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