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韩信死,刘邦架起油锅要炸韩信的谋士蒯彻 长乐宫的广场上,油锅烧得

古往趣话社 2025-07-15 18:08:35

公元前196年,韩信死,刘邦架起油锅要炸韩信的谋士蒯彻 长乐宫的广场上,油锅烧得噼啪响,滚油泛着浑浊的泡泡,把空气都熏得发腻。蒯彻被捆在刑架上,头发散乱地贴在脸上,嘴角却还挂着笑。他看着刘邦手里那封从韩信府中搜出的信——那是他三年前写的,劝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字迹被血浸透了大半,是韩信临死前攥在手里的。 刘邦提着剑站在油锅前,龙袍的下摆沾着尘土,显然是刚从韩信的灵堂过来。"蒯彻,"他声音里带着未散的戾气,"你教唆韩信谋反,现在他死了,你还有什么话说?"蒯彻抬起头,阳光刺得他眯起眼,慢悠悠地说:"可惜啊,韩将军没听我的。" 这话像根针,扎在刘邦最疼的地方。他这辈子最忌惮的就是韩信,当年韩信索要齐王封号时,他在心里把这人骂了千百遍,却只能笑着说"要当就当真王"。如今韩信被吕雉设计杀死在钟室,尸体还没凉透,他就迫不及待要清算旧账,尤其是这个把韩信往"反路"上推的谋士。 蒯彻却突然挺直了腰杆,对着围观的文武百官喊道:"你们都听着!跖的狗对着尧狂吠,不是因为尧不仁,是因为尧不是它的主人。当年我只知有韩信,不知有陛下!"这话够胆大包天,连吕雉派来监刑的太监都倒吸一口凉气。 刘邦的剑差点劈下去,却被蒯彻接下来的话拦住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蒯彻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想当皇帝的人多了去了,只是他们没韩信的本事。难道陛下要把所有想过当皇帝的人都煮了吗?" 这话戳中了刘邦的软肋。他自己就是从亭长起兵的,当年跟项羽逐鹿天下时,身边多少人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萧何月下追韩信,难道就没私心?张良帮他运筹帷幄,不也在功成后急流勇退?真要较真,这满朝文武没几个干净的。 刑场边的陈平悄悄扯了扯刘邦的袖子。陈平当年也给韩信出过主意,只是后来转投刘邦,此刻看着蒯彻,像看见另一个可能的自己。他低声说:"陛下,蒯彻不过是各为其主,杀了他,反倒显得陛下容不下人。" 刘邦盯着油锅看了半晌,滚油溅起的油星落在他靴上,烫出个黑点。他突然想起韩信小时候,曾在淮阴街头被屠夫胯下辱,后来却成了百万雄师的统帅。而眼前这个蒯彻,当年在赵国被赵王追杀,是韩信把他救下来,给他吃的穿的,让他做了谋士。这人虽狂,倒也算个忠义之士。 "放了他。"刘邦突然收了剑,转身就走,龙袍的影子拖在地上,像条疲惫的蛇。"把他驱逐到齐地,永远不许踏入关中。" 蒯彻被松绑时,腿已经麻得站不住。他看着刘邦远去的背影,又望向韩信死去的钟室方向,突然放声大笑,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是后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笑声里有对韩信的愧疚,也有对刘邦的嘲讽——这个皇帝,终究还是怕落个"弑杀贤才"的名声。 后来蒯彻在齐地教书,把当年给韩信的谋划写成书,却从不提"谋反"二字,只说"韩将军若听吾计,当不至于此"。有次刘邦派使者去齐地,看见蒯彻在田间给孩子们讲兵法,孩子们手里的木棍当长枪,石子当箭头,玩得不亦乐乎。使者回去禀报,刘邦只是淡淡说了句"随他去吧"。 吕雉始终没放过蒯彻。刘邦死后,她派人去齐地,想把蒯彻抓回来继续煮。可蒯彻早没了踪影,有人说他跟着海上的徐福去了蓬莱,有人说他改了名字,在楚地当起了算卦先生。江苏盐城的地方志里记载,有个叫"蒯先生"的隐士,曾在海边筑起高台,每逢韩信的忌日,就对着淮阴的方向洒一杯酒。 多年后,司马迁去淮阴采风,还能听到老人讲蒯彻的故事。有人说他是祸乱朝纲的奸佞,有人说他是未遇明主的贤才。司马迁在《史记》里写蒯彻"善为长短说",却没下任何定论。或许在他看来,乱世里的谋士,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能决定棋局的走向,却决定不了自己的结局。 如今长乐宫的遗址上,早已长满了荒草。没人知道当年那口油锅最后去了哪里,只留下蒯彻那句"各为其主"的话,在历史的风里,吹了两千多年。 参考书籍:《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蒯通传》《资治通鉴·汉纪三》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1
2025-07-15 22:56

秦亡后全部是人玩人

猜你喜欢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