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决定胜败,美军想跨太平洋与中国一战,并直挑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下手,这是无疑是作死,就更别说工业生产能力,中方已是美方的百倍了。”台湾媒体今天发表署名“雁默”的文章认为,美军老旧生锈,已无法单独对中国形成有效的威慑,“弃台论”已经是美军和华府多数智库的共同基调。不过,“弃台论”不见得是“直接放弃台湾”,其目标总的来说有三: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体面下庄;二,以非军事手段“维持现状”,避免浪费美方的军事资源;三,一方面自己退却,一面将盟友拱向前线。美国要求日本、澳大利亚在台海战争爆发时站上第一线与中国作战,但日澳没有递出投名状或签下卖身契。 认为“台湾并非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的五角大楼第三号人物、主导特朗普政府军事战略政策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柯尔比(如图),最近直率地要求日本与澳大利亚表态,如果中美在台海爆发冲突,日澳将扮演什么角色,采取哪些军事措施。这背后透露了什么信号?文章认为,柯比尔“外强”作风,证实了美军的“中干”,也预示了“弃台论”野蛮生长的前景。 与以往不同的是,美国不曾要求盟友在台湾问题上展现“战略清晰”的姿态,毕竟,美方从未扬弃“战略模糊”路线。但科尔比不管,他急切地希望巩固自己长年宣扬的“拒止战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对北京施加更为具体而明确的威慑信号,并不惜主张美国将战略资源从欧洲与中东抽走,转往印太地区。 科尔比与美国传统鹰派不同,后者主张维持美军在全球的军事布局,但前者认为应将资源集中在印太地区。 文章指出,问题的核心却是,美军基本已无法单独对中国形成有效的威慑。这就是科尔比要求日澳战略清晰的唯一原因。 海军,是美国假想台海战争的主力,却也是最问题最多,战力最差的美国军种。 在与中国的长距离作战假想中,工业制造能力与军事资源补给是重中之重,但美国海军坦承,其缺乏足够的船只来护送海运船只穿越太平洋。海运司令部也吐实,其实际上没有足够的舰艇来为美军提供补给。 更糟的是,檀香山“红丘地下燃料储存设施”的关闭,给美国面向太平洋的后勤网路留下了一大漏洞,而且似乎没有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这就能解释,为何美国近两年不断地在菲律宾增设补给网路,同时也说明了美国对日澳两国日益迫切的扩军要求,以及确立战争指挥系统。答案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美军不行了。 文章写道,日、澳两国可不像菲律宾这么笨,日、澳深知美军的战力与战意大不如前,所以才急于将盟友推到前线当炮灰,而且还要求盟国负担更多的军费,因此,根本没有可能递出投名状,或签下卖身契。 换言之,与美国鹰派相较,柯科尔比对“美军生锈”的认知深刻得多,那些坐在国会殿堂享受军工复合体“捐输”的鹰派议员,不是状况外,就是基于自利的理由,主张维持“天下布武”的军国主义者。 谈到工业制造能力,五角大厦称,今天中国的造船能力大约是美国的230倍,即便就当这是为了争取预算的夸大之词吧,保守估计,当前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也是百倍于美国。 一百倍的差距是什么概念?80年前,日本掀起太平洋战争,但美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是日本的10倍。中美的100倍与美日的10倍,小学生都算得出台海战争的结果将是什么。 这么看就知道,当前,美军除了所有军种都面临严重的后勤保障和维护问题之外,太平洋上的能源与弹药的补给线也已中断,因此必须要求日,澳,菲重建战争网络,以弥补美军在各方面的严重不足。 然而,对澳大利亚而言,美方先以AUKUS框架强逼坎培拉购买美制核潜艇,现在还要求明确“抗中保台”的姿态后才交货,这是既要赚澳洲钱,又要澳洲捐命的恶劣态度,怎么可能接受?日本自然也有同样的感觉,甚至更不爽,因为东京是台海战场第一排。 文章说,科尔比最近的作风,凸显的是美军生锈,威慑力快速下降的事实,而日澳两国对美军的外强中干,看得比谁都明白。 由此,因应美军生锈所衍生的“解决方案产业”——各种兜售解方的昂贵智库——现在已开始沿着科尔比的“克制”路线,给出了不断更新的“弃台论”,以服务五角大厦日益六神无主的战争想定。 文章认为,“弃台论”不见得是“直接放弃台湾”,其目标总的来说有三:一,体面下庄;二,以非军事手段维持现状,避免浪费美方的军事资源;三,一方面自己退却,一面将盟友拱向前线。
“距离决定胜败,美军想跨太平洋与中国一战,并直挑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下手,这是
代码诗人
2025-07-16 01:14:41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