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

聆听花开 2025-07-16 02:18:05

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脱下长衫盖在了女尸身上并且将女尸挪到一旁安葬,谁知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马铎,出身普通商户之家,父亲做些小生意,算不上大富大贵,反倒常因行情不好赔本。年少的马铎早早失去母亲,继母脾气又急,家里气氛总不温和。他聪明又倔强,早些年就能背下经书,却总遇不上好运,考秀才一路顺利,考举人却连着九次不中。 这年他已年过四十,邻里乡亲见他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有人悄声议论:这孩子怎么就死磕这条路?但也有人夸他“耐得住寂寞、熬得住苦”。父亲早逝,家底薄,靠着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给他准备了点路费和干粮,他才终于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 那会儿赶考不是件容易事,赶路全靠两条腿,沿路住不起客栈,多半就在破庙、祠堂、树下歇脚,夜里就用包袱垫枕头,和衣而眠。好在心里有盼头,人一上路,精神头还真不低,嘴里一边背着四书五经,一边想着若是这次能出头,家里苦日子就能熬出头了。 天有不测风云。这天一大早,马铎匆匆上路,走到一个荒凉的坡口时,猛然脚下一绊。低头一看,地上赫然是一具已经发胀的女尸。那尸体衣衫单薄,脸上还残留着些痛苦的神情,看得人心里一紧。路边无人,无人祭奠,更别说有一丝遮盖。 走南闯北的人遇到这种事,多半赶紧绕道,省得晦气。可马铎在原地愣住了。他心里翻腾半天,想着自己虽落魄但还活着,姑娘死得太苦,若再曝晒几日,恐怕连条像样的尸骨都留不下。犹豫片刻,他硬是脱下自己唯一的一件长衫,小心盖在尸体上,又到坡上挖了个浅坑,把尸身安置妥当,堆了些土和枯枝。 说是埋葬,其实那工具和力气也有限,能让死者稍微体面些已是不易。干完这些,天已擦黑,林子里风声呼呼作响,像是有人在哭。马铎披着单衣,咬牙拖着身子往前赶,肚子饿得咕咕叫,却说不出后悔的话来。 这一夜,他在附近一处破庙借宿。庙外寒风刺骨,庙里也冷,他抱膝蜷缩,睡不踏实。半夜迷迷糊糊,他恍惚间听到远处传来女人低声哭泣,夹杂着风声吹打门板的响动。那一刻,马铎心里泛起莫名的心酸。他本该为自己多留点力气和衣物,可人到困境,见不得别人更苦。心里踏实,也就不多计较。 第二天天刚亮,他整理包裹,继续赶路。身体疲惫,脚上的草鞋已快烂成布条,心里却反倒清明不少。世道艰难,有些事做过了,人总觉得自己还能扛一扛。 到京时,已经是花开二月头。马铎赶到贡院时,头发乱、衣服破、鞋子脏,和那些家底殷实、穿着考究的举子一比,完全就是个“土包子”。但眼神里有一股不认输的劲头。京城大,比福建热闹多了,院试时人山人海,考场门口光是抄书的、卖笔墨的、托关系的,热闹得像过年。 进了考场,答题纸薄如蝉翼,墨汁稍多一点就渗透。马铎坐下稳稳当当,一笔一画,写得慢但扎实。答题时,脑子里偶尔还闪现那天荒坡上的女尸,想起自己那点善举,心里倒更平和。他没想着一举成名,只希望能对得起自己十几年读书的苦日子。 那一年同科的还有个福建才子林志,名声极大,是出了名的才俊,文笔快得像流水一样。主考官看中两人,要他们即场对对联分高下。出题人问:“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大家一时无语。林志想了好一会,始终没找到满意的下联。 轮到马铎,他回忆起途中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灵光一现,对出:“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一句既对景,又含深意,主考官点头称妙。再出:“风吹不响铃儿草。”马铎脱口:“雨打无声鼓子花。”场下人齐声叫好。明成祖朱棣亲自御批,认为他才学出众、应对自如,毫不犹豫点他为当科状元。 但状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人不服,说他出身寒微,甚至质疑他赶考路上的“怪事”。那年头人讲究因果报应,传言他因为埋葬女尸,才有贵人相助、笔下生花。马铎也无心辩解,只说:“路遇无主女尸,于心不忍,举手之劳。”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在举子圈里成了正面典型。有人佩服他心善,也有人私下嘀咕“运气好,碰巧搭了贵人的顺风车”。 但真实的过程是,马铎从小历尽坎坷,失母、贫苦、屡考不中,读书苦读到头昏眼花,偶尔还要帮人卜卦算命糊口,什么苦没吃过?但善念未泯,哪怕赶考路上都愿做“多此一举”。这份心性,难得。 此后,官场风云变幻,马铎始终保有一份本色。他在翰林院修撰、国子监祭酒任上,直言不讳,屡受重用。遇到有人向他请教功名之路,他只是淡淡说,能走到今天,是靠点点滴滴的善意和坚守。人生苦短,得失自有天命。

0 阅读:0
聆听花开

聆听花开

聆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