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微创手术实现“诊断即治疗”

新浪财经 2025-07-16 07:29:13

日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成功应用术中电磁导航肺结节定位技术,分别应用荧光和美兰染色,为两例早期肺癌病人实现精准定位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免除术前穿刺定位痛苦,康复更顺畅。

在无影灯聚焦的手术室内,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胸外科团队正借助先进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为一位早期肺癌患者实施术中实时定位。伴随着屏幕上清晰闪烁的定位信号,主刀医生精准锁定深藏肺组织中的微小病灶,随即成功完成了微创肺楔形切除术。该院在早期肺癌诊断与治疗领域成功将电磁导航肺结节定位技术与胸腔镜手术无缝结合,真正实现了“术中同步定位、即时精准切除”的一体化诊疗模式。

精准定位:

破解肺小结节手术难题

肺结节,尤其是位置深、体积小的磨玻璃结节,如何精准定位这些“隐匿”的结节以进行微创切除(如楔形切除或解剖性肺段切除),一直是胸外科的技术难点。传统方法依赖于术前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放置定位钩或注射染料进行标记。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显著弊端:患者需额外承受一次局麻有创操作,且需要在CT扫描下进行,面临疼痛、出血、气胸甚至空气栓塞等风险;定位后需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手术,其间定位材料可能移位脱落,增加患者焦虑和不适。而且如果在手术前计划变更、病人不再考虑手术,将面临固定标记定位钩无法取出的弊端。

术中电磁导航:

创新方案实现“无痛”定位

胸外科联合麻醉科、手术室此次成功应用的术中电磁导航肺结节定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该技术核心在于以下几点:

实时精准导航。手术当日,在全身麻醉下,医生通过支气管镜将微型电磁传感器送达目标支气管附近。先进的导航系统利用电磁场实时追踪传感器位置,结合患者术前CT影像数据,在屏幕上构建出精确的三维肺内“地图”,实时引导医生将探头送达肺结节表面,实现标记物(美兰或吲哚菁绿)对肺结节的定位标记,精度可达毫米级。

术中同步完成。定位过程在手术室内胸腔镜手术开始前即刻完成,与后续切除手术无缝衔接。定位成功后,主刀医生可立即通过胸腔镜观察到精准标记(如注入的染料),快速找到并精确切除病灶。

免除术前穿刺之苦。患者完全避免了术前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及其带来的疼痛、潜在并发症风险和等待手术期间的焦虑不适。整个定位过程在麻醉之后、手术之前进行,实现整个过程无缝链接,患者无疼痛及焦虑不适。

技术应用:

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

“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真正实现了‘诊断即治疗’的快速通道,”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唐健表示,“术中电磁导航定位不仅将定位精度提升到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有效消除了术前穿刺定位这一环节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痛苦、心理负担和潜在风险。患者只需经历一次麻醉、一台手术,就能完成精准定位和病灶切除,显著减轻整体创伤,术后疼痛更轻,下床活动更早,住院时间缩短,整体康复进程更加顺畅舒适。这代表了早期肺癌微创外科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引领未来:

提升早期肺癌诊疗水平

此次术中电磁导航肺结节定位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胸外科在肺癌精准诊疗领域中,在新设备加持下持续进步创新取得了又一重要成果。它不仅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就医体验,也充分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断追求技术精进的服务理念。该技术的成熟应用,将有力推动区域早期肺癌微创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更多肺部小结节患者带来福音。医院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该技术,并积极推广应用于其他需要精准定位的胸部微创手术中,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单孔胸腔镜下肺部病灶切除。

利用美兰或吲哚氰绿荧光标记病灶位置。

电磁导航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肺部病灶。

1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