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眼色,李在明或拒绝中方"阅兵"邀约,还给了个让人无语的理由。 据韩媒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大概率不会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李在明的理由是,最近一次中韩之间的最高层互访,是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所以按照"对等原则",这次轮到中方先访问韩国了。 这个说法着实牵强,首先,文在寅访华已经是8年前的旧事。这些年来,中韩关系几经波折起伏。李在明接手的,本就是前任尹锡悦留下的一地鸡毛。 其次,外交的重点在于实质合作,而非纠结于互访顺序这种形式主义。更何况,韩国经济对华依存度极高,中韩贸易额占韩国外贸总额近三成。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讨价还价,未免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但李在明的犹豫,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韩国媒体人透露,李在明在私下聊天时曾表示,当年朴槿惠出席阅兵做得有些"过火"。 而这次,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韩国才会跟进。言下之意,韩国人还是要看美国的眼色行事。在他们心中,韩美同盟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对华关系反而要往后排。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韩国的处境确实有些尴尬。一方面,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另一方面,韩国又深度绑定美国,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受制于人。一旦中美利益发生冲突,韩国就难以自处,只能在两强之间左右逢源,小心翼翼。 特朗普政府最近宣布对韩国征收25%的关税,无疑是在敲打李在明。这是警告韩国在对华立场上要与美国保持一致,也是在干预韩国内政,力保亲美的前总统尹锡悦。 在内忧外患之下,李在明如履薄冰,生怕处理不当就会面临支持率下滑的风险。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尹锡悦时期也曾上演。每次要提及中韩高层互动,都要先看美国脸色,最终把一个个机会白白浪费。 这种患得患失,归根结底还是韩国外交缺乏战略自主的表现。在大国博弈中,韩国总是顾忌美国,纠结细节,却看不清真正的国家利益所在。 中韩作为近邻,在安全、经济等多个领域休戚与共。这次阅兵,是李在明任内少有的重大双边互动契机。错过了,再想复制恐怕难上加难。 更何况,"对等原则"这种说法本就站不住脚。外交的意义在于增进了解、扩大共识,而非玩数字游戏、比东道主排场。 韩国如果总想从对华合作中获利,却又不敢得罪美国,那只能在所谓"平衡"的幌子下四处碰壁。 毫无疑问,李在明正面临外交抉择的重大考验。他需要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同时维护韩国的核心利益。 未来几个月,他的选择将对中韩关系、韩美同盟乃至东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只要韩国还禁锢在"美韩同盟至上"的思维定式里,中韩关系就难有实质性突破。 而那个突破的时刻,恐怕还得等一位更有勇气和魄力的领导人。
看美国眼色,李在明或拒绝中方"阅兵"邀约,还给了个让人无语的理由。 据韩媒报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16 11:32: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