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还敢结婚?”今年7月,山东蒙阴,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40万和一辆车,离婚时却因这笔钱该归谁,闹到了法院。女方坚持是自己父母给自己的,男方却说是夫妻俩的共同财产,结果法院一锤定音:陪嫁,归夫妻俩共有! “这40万是我爸妈给我的,凭什么分给他?”山东蒙阴的徐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结婚时娘家陪嫁的40万元和一辆轿车,竟在离婚时成为与丈夫胡某对簿公堂的导火索。 时间回溯到2023年1月,徐某与胡某登记结婚,三个月后举办婚礼,婚礼现场徐某母亲手持写有“陪嫁40万元及轿车一辆”的公示牌,在亲友见证下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赠予女儿。 当时的徐某沉浸在新婚喜悦中,并未意识到这块牌子日后会成为关键证据,婚后两人因性格差异和生活琐事矛盾渐生,没过多久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主张陪嫁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围绕陪嫁性质展开激烈辩论,徐某提交了婚礼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以及母亲出具的书面说明,强调陪嫁是父母对自己的单方赠与。 然而法院指出,公示牌仅注明“陪嫁”,未明确排除胡某的共有权,且书面说明形成于诉讼期间,缺乏其他客观证据佐证。 最终法院认定徐某未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举证标准,判决40万元及轿车归夫妻共有。 这一判决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有网友指责男方“结婚一年就惦记女方家底”,认为陪嫁作为传统习俗应受法律保护;也有网友支持法院判决,称“法律不认习俗只认证据”。 其实在许多地区,陪嫁被视为女方“底气”,承载着娘家对女儿的保护,但根据现行法律,婚后受赠财产若未明确约定,默认属于夫妻共有。 这种矛盾在年轻夫妻中尤为突出,他们既希望保留传统习俗的温情,又需面对财产分割的现实。 这场耗时一年的官司,最终以徐某的败诉画上句号,当她站在法院门口,望着手中的判决书,或许会想起婚礼当天母亲举着公示牌的身影。 那40万元和轿车,曾是娘家给予的温暖港湾,如今却成了婚姻破裂时最锋利的冰刃,这个案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婚姻中的现实与无奈,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在爱情与面包的博弈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守护自己的权益? 有人说,婚姻是一场关于信任的冒险,而法律则是这场冒险的安全绳,当爱情褪去光环,财产分割的冰冷现实往往最能考验人性,或许真正的安全感不仅来自感情的承诺,更来自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理性规划。 毕竟,在婚姻的旅程中,没有人能预知风暴何时来临,但提前加固船只,总好过在风雨中无助漂泊。 这场官司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个案的唏嘘,更是对婚姻与财产关系的深刻反思。你,准备好面对这场关于爱与现实的考验了吗? 参考信源:杭州网
去年宗泽后说宗馥莉辞职是好事,现在大家明白叔叔总是向着亲侄子了吧?2024年7
【1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