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2018年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公开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16 14:33:49

“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2018年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公开表态,事后就连菲律宾国内的人也在骂他愚蠢,那他当时为何要这样说呢?他真的愿意归于中国吗?   2018年,时任菲律宾总统的杜特尔特在公开场合抛出这番石破天惊的言论,着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彼时,国际媒体一片哗然,菲律宾国内的反对派议员更是斥责他“十分愚蠢”。   菲律宾总统府随后急忙澄清,说这只是“玩笑话”,是为了“打动华人听众”。   然而,六年过去了,当下的南海局势风云变幻,菲律宾与中国关系日趋紧张,新一届政府更是全面倒向美国,这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杜特尔特当年的这番话,究竟是酒后戏言,还是一个国家领导人深思熟虑后的无奈与盘算?   要理解杜特尔特的这番话,首先得从他的执政理念和当时菲律宾所面临的困境说起。   2016年上台后,他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大建特建”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修建大量基础设施。   然而,现实是菲律宾国库空虚,巨大的预算缺口让这些宏伟计划面临资金难题。此时,他环顾四周,发现美国虽然口头支持,却只愿意提供小额贷款,还附带了人权审查等一系列苛刻条件。   日本虽然承诺投资,但项目周期漫长,见效缓慢。就在菲律宾左右为难之际,中国伸出了援手。   根据资料,2018年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同比增长了惊人的2072%,援建的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等16个重要项目陆续开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特尔特在华商大会上发表的这番言论,其实更像是一个向中国释放合作信号的举动,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为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毕竟,手握真金白银的合作,对于急需资金的菲律宾来说,才是最实惠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杜特尔特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精准判断。那时候,美国正大力推行其所谓的“印太战略”,并不断向菲律宾施压,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明确站队。   但杜特尔特非常清楚,菲律宾的GDP仅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省份的体量,如果真的卷入大国对抗的漩涡,最终只会沦为“炮灰”,对国家利益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他才会公开表示“不想当美国的狗”,并果断暂停了与美国的28场联合军事演习。   与此同时,他积极推动中菲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务实路线。   那么,他那句“成为中国一个省”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对美国的战略威慑——“你若逼得太紧,我就彻底倒向中国!”   这与其说是真心想“并入中国”,不如说是为了在两大国之间玩一场精妙的“平衡术”,以此为菲律宾争取最大的战略空间和利益。   当然,杜特尔特也并非真的想让菲律宾“并入中国”。   就在发表那番言论的同一场合,他特意强调了“菲律宾对西菲律宾海(南海)拥有主权”的立场,这充分说明他内心对国家主权的清晰界定。   菲律宾总统府随后的澄清,以及中国外交部对南海地名的明确回应,都印证了这番话更多是一种外交策略。   杜特尔特本人也曾对日本媒体坦言:“与中国合作是为了钱,与美国合作是为了安全。”   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手腕,让菲律宾在2018年不仅获得了3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也避免了与美国彻底撕破脸。   但杜特尔明显是个聪明人,他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他的外公是福建人,这层身份让他在华人社区中显得颇具亲和力。   2018年访华时,他特意提到自己是“中国的外孙”,成功争取到中国免除菲律宾部分债务。   这次在华商大会上的发言,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利用这种情感纽带,拉近与中国商界的距离。   但他始终清楚主权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因此在多个场合强调“菲律宾永远是独立的国家”。   事实证明,杜特尔特这种看似“边缘政策”的策略,虽然引发了不少争议,但确实为菲律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8年,中菲贸易额突破556亿美元,菲律宾GDP增长6.2%,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   即使在言论风波之后,他的支持率依然保持在65%,这说明多数菲律宾民众是认可他这种务实路线的。   如今再回头看,杜特尔特当年的这番惊人之语,并非简单的“玩笑话”或“愚蠢之举”。它更像是一个小国领导人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为了自身国家利益所进行的孤注一掷的盘算。   他试图通过夸张的表述来吸引国际关注,为菲律宾争取最大的谈判筹码。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边缘政策”,或许是当时最现实的选择。   正如他卸任时所说:“我不是在讨好中国,我是在为菲律宾人民争取面包。”这番话道出了一个小国领导人的无奈与务实。

0 阅读:56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