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首富盛宣怀算计如狼,有多狠?搞垮“红顶商人”胡雪岩,“骗惨”晚清状元、实业家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7-16 15:44:16

晚清首富盛宣怀算计如狼,有多狠?搞垮“红顶商人”胡雪岩,“骗惨”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 盛宣怀,184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1916年去世,字杏荪。这家伙不是普通商人,而是晚清有名的官商,既有官场背景,又有商业头脑。他赶上了洋务运动的好时候,靠着李鸿章的赏识,一步步爬上了权力和财富的高峰。他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这些大买卖,成了清末数一数二的富豪。可他的钱袋子是怎么鼓起来的?光靠聪明肯定不够,他还有一手让人害怕的“狠活”。 胡雪岩,晚清“红顶商人”,是个传奇人物。他靠着左宗棠的支持,做丝绸生意、开钱庄,风头一时无两。阜康钱庄更是他的命根子,全国连锁,信誉好得不得了。可盛宣怀看他不顺眼,为什么?有人说是嫉妒,有人说是利益冲突,总之胡雪岩挡了盛宣怀的道。 盛宣怀出手可不含糊。他利用自己在官场的能量,散布谣言,说胡雪岩的钱庄资金有问题。老百姓一听,慌了,开始挤兑,钱庄扛不住压力。接着,盛宣怀还拉拢了其他官员,给胡雪岩施压,让他没法翻身。1883年,阜康钱庄轰然倒闭,胡雪岩从顶峰跌到谷底,最后穷困潦倒,死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这事儿狠不狠?盛宣怀愣是把一个商业巨擘活活搞垮了。 再说张謇,晚清状元,脑子好使又有理想。他放弃当官,投身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想为民族工业出一份力。大生纱厂干得不错,利润可观,谁看了不眼红?盛宣怀就看上了这块肥肉。 他先是打着合作的名义接近张謇,表面上笑呵呵,背地里却使绊子。盛宣怀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给大生纱厂制造麻烦,比如税收政策上卡脖子,或者在原料供应上做手脚。张謇扛不住压力,最后不得不把股份低价转让给盛宣怀。结果呢?大生纱厂的控制权落到了盛宣怀手里,张謇的心血白费。这招够不够阴?表面上是“生意”,实际上是逼人就范。 盛宣怀为什么这么狠还能屡屡得手?关键在于他会玩“官商结合”。他不是单纯的商人,手里还有官帽子,背后有李鸿章撑腰。他能调动政府资源,随手就能给对手设个套。比如对胡雪岩,他就通过官场影响力搞乱市场;对张謇,他用政策压人。这种玩法,比单纯的商业竞争高了好几个段位,一般人根本玩不过他。 更狠的是,他还擅长舆论战。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这些招数听起来简单,但用得好就能让对手瞬间崩盘。胡雪岩的钱庄不就是这么倒的吗?盛宣怀心里门儿清,知道怎么抓人的软肋,一击致命。 别以为盛宣怀只盯着这两个大咖,他的手伸得可长了。轮船招商局是他起家的买卖,但早期这公司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他是怎么把其他股东挤出去的?一样是靠算计。比如,他会故意让公司账目混乱,或者在关键时候压低股价,把小股东吓跑,最后自己低价接盘。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吃人不吐骨头。 还有电报局,他拿下这个生意的时候,也没少用手段。当时洋务派内部竞争激烈,盛宣怀靠着政治手腕,把对手一个个踢出局,自己坐上了头把交椅。这些事迹加起来,你就知道他有多狠了。 盛宣怀这么干,钱是赚了不少,可名声也臭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他评价很差,说他是“官商勾结”的典型,整天“不择手段”。老百姓恨他,同行怕他,连一些官员都看不下去。他晚年的时候,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清政府倒台后,他的影响力大不如前,1916年去世时,留下的争议比财富还多。 这说明啥?靠狠劲能一时风光,但长远来看,路子走歪了总得付出代价。他的发家史听着牛,可仔细想想,也是个警钟:做生意光靠算计别人,早晚把自己算进去。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