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国足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下令解散国家队,他把所有的足球运动员都派到“硬骨头六连”军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3年北京工人体育场,中国队输给印尼,这是中国足球史上的至暗时刻。此前三年,国足已经连续输给巴基斯坦、缅甸等亚洲球队多次。 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看完比赛直接回了办公室,秘书后来透露,贺老总当晚一宿没睡,反复翻看球队训练记录。 他发现问题不在技术,1959年国足还能3比1胜匈牙利二队,队员们的“小快灵”打法并未退步。 真正的问题在精神层面,球员们每天训练只有两小时,其余时间打牌聊天。出国比赛住五星酒店,输球后互相推诿责任。贺龙在笔记本上写道:“这哪是国家队,分明是少爷队。” 1964年4月,贺龙到南京军区视察。他看到“硬骨头六连”的战士们正在训练,每人每天要完成1000次刺杀动作。这个连队在抗战时期曾以128人阻击日军一个联队,最后仅存13人。 贺龙当即决定:让国家队到六连接受军训。于是,22名国脚背着行李走进六连营房。队长张宏根后来说:“我们以为就是走个过场,没想到是玩真的。” 第一天早上5点,起床号响起。球员们被要求15分钟内完成洗漱、整理内务、集合。守门员桑廷良因为叠被子超时,被罚站军姿一小时。接下来是5公里越野,一半队员没跑完就吐了。 六连指导员带他们参观连史室,1943年宋庄战斗,全连战士面对十倍于己的日军,打到最后一人一弹。年维泗看着烈士名单,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为国而战”。 训练第二周,开始进行对抗赛。战士们虽然技术粗糙,但拼抢凶狠。前锋王后军被撞倒三次,第四次他也学会了硬碰硬。连长说:“足球和打仗一样,先要有不怕死的劲头。” 最难熬的是体能训练,每天上午练球两小时,下午负重越野10公里,晚上还要站岗。 边锋高丰文的脚磨出血泡,卫生员给他挑破后继续跑。一个月下来,球员们的平均体重减了5公斤,但耐力提升了30%。 军训第四周下着大雨,球员们照常训练。左边锋王后军滑倒在泥地里,刚想发火,看到战士们在雨中站得笔直。他爬起来继续踢球,那一刻他理解了什么是纪律。 三个月军训结束,球员们的变化显而易见。原本松散的队伍变得整齐,场上跑动距离平均增加3公里。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他们学会了服从命令、团结协作。 1965年6月,国足在北京迎战朝鲜队。比赛期间左后卫高丰文与对手争顶时眉骨撞裂,血流满面。队医要换人,他缠上绷带继续比赛。终场哨响,他才倒在草地上。 这场比赛虽然1比2惜败,但球迷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国足。《体育报》评论:“这支球队有了军人的血性。”贺龙看完比赛,特意到更衣室慰问:“输球不要紧,精神回来了。” 1966年11月,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在柬埔寨金边举行。小组赛国足3比0胜印尼,报了三年前的一箭之仇。半决赛对阵东道主柬埔寨,双方鏖战120分钟,最终点球大战胜出。 决赛对手是朝鲜队,虽然0比1落败屈居亚军,但这个成绩已是当时中国足球的最好战绩。颁奖仪式上,贺龙亲自为球员们戴上银牌:“你们为国争了光。” 军训改变的不只是成绩,也改变球员们的看法。前锋张宏根退役后当教练,始终要求弟子们先练体能再练技术。中场核心年维泗后来担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推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理念。 老队长张宏根2003年去世前,还在病床上看国足比赛。他对探望的年维泗说:“现在的孩子技术比我们强,就是少了当年那股劲。”年维泗握着老友的手:“那股劲叫作信念。” 2023年,95岁的年维泗通过视频对现役国脚说:“当年军训教会我们的,不是怎么踢球,而是为什么踢球。胸前有国旗,心中就该有国家。” 回望60年前那段特殊经历,我们就能看出,足球从来不只是22个人追逐一个皮球的游戏,当球员们真正理解“为国而战”的含义时,技术之外的东西往往更能决定成败。 信息来源: 《贺龙的足球情怀》——陈立旭
突然发现,中国足协太聪明了。球迷不是在喊解散国足吗?那就解散好了。本来,按照
【141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