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国学大师季羡林,得知妻子彭德华要来北京时,转头就将大床换成了单人床,还放出狠话:“我就是死和不和她睡在一起!”30年后,彭德华去世后,季羡林甚至拒绝四万元丧葬费,气得儿子和他断交了整整十三年!
那年的夏天,北京大学的校园里蝉鸣聒噪,季羡林的书房堆满了梵文典籍,他接到山东老家来信,妻子彭德华即将北上团聚。
消息传来,六十岁的他立即叫木匠把双人床劈成两半,单人铁床推进书房角落,他对同事甩下一句"宁死不同榻"的狠话,惊得满屋教授面面相觑。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布满裂痕,1929年,十八岁的季羡林在父母包办下迎娶大四岁的彭德华,新婚夜他躲在书房通宵读《红楼梦》,留学德国期间,他与房东女儿互生情愫,归国后仍保持十年书信往来。
彭德华在济南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子女,用裹过的小脚踩着三轮车运煤球,寒冬里手指冻得裂开血口,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里直言:"她只是旧式妇女,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分居三十四年间,彭德华每月收到丈夫寄来的三十元生活费,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勉强糊口。
1973年季羡林被关牛棚,她连夜蒸好两筐馒头托人捎去,当其逼她揭发丈夫"罪行",不识字的她攥直言:"俺男人是读书人,不干坏事。"
1994年彭德华病危,儿子季承跪求父亲见最后一面,八十三岁的季羡林正在校勘《大唐西域记》,头也不抬地说:"后事你处理,费用不超过四百。"
葬礼上发生更令人心寒的一幕,社科院要给彭德华发放四万元丧葬费,季羡林当场退回支票:"她没资格用国家钱。"这句话彻底激怒季承,他抱着母亲遗像转身就走,父子决裂持续十三年。
直到2007年,九十六岁的季羡林住院时想吃济南油旋,儿子跑遍半个北京城买来,老人才颤抖着写下"父子和好"四字。
季羡林晚年忏悔"对不起她",却始终不肯直面伤害,他在《病榻杂记》里称赞妻子"忍辱负重",转头又对记者说"包办婚姻毁了我一生"。
彭德华的嫁妆里有个描金梳妆匣,她去世后工人清理房间时发现,匣底整整齐齐放着三十四张汇款单,最早一张盖着1956年的邮戳。
每张背面都用铅笔歪歪扭扭记着"给娃买棉鞋""给婆婆抓药",最大一笔支出是1978年给丈夫买的派克钢笔,不识字的她用最朴素的方式,完成了对婚姻的诠释。
信息来源: 人民网《季羡林与彭德华:包办婚姻下的知识分子困局》 新华每日电讯《季羡林之子回忆父母恩怨:时代悲剧下的家庭》 央视新闻《大师的另一面:季羡林婚姻争议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