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刑场上,高启声嘶力竭道:“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官,死有何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论断。”临死前,更是手沾鲜血,在地上连写3个“惨”字。 刑场上,高启嘶声高喊自己本如天上神仙,生死无惧,历史会有公论。 高启为啥招了朱元璋的忌讳。这人打小就有才,16岁写出《题倪瓒像》名震江南,后来和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让他修《元史》,修完了封他做户部侍郎,搁别人早磕头谢恩了,他偏要辞官回乡,说“生平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成了“傲慢抗命”的罪证。 腰斩之刑有多惨?刀刃从腰腹切开,人不会立刻断气。高启被按在铡刀上时,血喷得半人高,他硬是用手蘸着血在黄土上连写“惨”字,三个“惨”字越写越淡,最后一笔拖在地上,像条没断气的蛇。朱元璋站在刑台边,看着这场景眼皮都没眨——他杀高启,明面上是治“诽谤罪”,说白了是要杀杀江南文人的傲气,让天下人知道,哪怕是天上仙官,在皇权面前也得低头。 现在回头看,高启的悲剧是文人遇上暴帝的必然。他以为自己能像李白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却忘了朱元璋是从乞丐堆里爬出来的皇帝,最恨别人摆架子。他写“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不过是酒后戏作,却被曲解成讽刺皇宫守备,这哪儿是写诗,分明是在刀尖上跳舞。 有人说高启清高过头,不识时务,可咱得明白,文人的骨头要是软了,千年文脉就断了。他临死前喊“自有后人论断”,这话像根钉子钉在史书上——朱元璋能杀他的人,却杀不了他的诗。后世都说乾隆爱写诗,可论才情,十个乾隆也抵不上一个高启;论残暴,朱元璋的屠刀比腰斩铡刀更冷。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刑场上,高启声嘶力竭
木木爱说史
2025-07-17 16:51: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