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清朝整明白了。这不是靠军队把人都打服,而是靠一个六十多岁的皇帝,用一套天衣无缝的政治定调,让这个千年乱局就此归于平稳。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康熙。
主要信源:(上观新闻——清朝实现大一统,何以前后耗时近百年;澎湃新闻——满蒙争雄与现代中国西部疆域的奠定)
公元877年吐蕃王朝终结后,青藏高原陷入长达370年的分裂局面。
直到十三世纪元朝建立,西藏才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被称为"乌思藏"。
但元明两朝对西藏的管理都相当松散,元朝通过萨迦派宗教领袖实施管辖,明朝则采用分封法王的策略,既不派驻军队也不设置官员,实际控制力很有限。
真正打开局面的是清朝。
崇德四年,刚在沈阳站稳脚跟的皇太极就派使者进藏,邀请高僧到盛京传法。
这不单纯是宗教交流。
后金政权当时正需要联合蒙古各部,而藏传佛教恰恰是连接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精神纽带。
四年后,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带着达赖五世的使者抵达盛京,向皇太极敬献唐卡佛像。
顾实汗刚完成统一西藏的军事行动,急需寻求外部支持;而清朝也需要这位草原雄主帮忙稳定西南边疆。
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成为早期清藏关系的基石。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的战火席卷中原,多尔衮却惦记着万里之外的西藏。
他专门颁布诏书宣告对藏地的统治权,次年西藏僧俗首领果然派使团带着毛皮药材来京朝贺。
当时清廷正忙于平定南明,根本抽不出手管理西藏事务,多尔衮便延续了皇太极的策略:承认顾实汗为西藏实际统治者,同时大力笼络宗教领袖。
顺治九年,五世达赖率领三千随从抵达北京,顺治皇帝在德胜门外用金顶黄轿迎接他。
清廷耗费白银九万两操办这场盛会,次年为达赖颁发金印金册时,特地将印文中的"所"改为"所领天下释教",暗含中央授权的深意。
这种双轨制维持了近八十年。
康熙年间,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日益高涨,渐渐架空和硕特汗王的权力。
矛盾在1681年拉达克战争中彻底爆发。
藏军主帅桑结嘉措是达赖心腹,多次违抗和硕特汗王的军令。
康熙皇帝对此极为忧虑: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正在新疆扩张势力,若西藏生乱,整个西部防线都将崩溃。
康熙四十八年,清廷首次派理藩院侍郎赫寿进藏"协理事务",五年后又亲自册封五世班禅,试图用宗教制衡的手段稳定局势。
但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骑兵突袭拉萨,杀死和硕特末代汗王。
次年清朝调集三路大军西征,统帅延信率主力从青海出师时遭遇罕见暴雪。
按照清代《军机处满文奏折》的记载,有战马冻毙的士兵甚至徒手刨出马肉充饥。
经过一年苦战,清军终于在1719年收复拉萨,当场废除和硕特政权,改设四名噶伦联合执政。
这个新体制只维持了六年,就在雍正五年爆发内讧。
首席噶伦康济鼐被杀后,清廷紧急任命内阁学士僧格为驻藏大臣,但他刚抵达昌都就遭遇叛军拦截。
消息传到北京,雍正立即派川陕总督岳钟琪率六千精兵驰援。
岳钟琪的部队创造了高原行军纪录:从打箭炉到拉萨只用四十七天,沿途剿灭多处叛乱据点。
叛乱头目阿尔布巴被凌迟处死前,《卫藏通志》记载他还叫嚣:"清军只懂火器,敢不敢与我比刀?"
朝廷吸取教训,这次牢牢抓住用人权。
藏军统领颇罗鼐因平乱有功,六年内从贝子升至郡王,朝廷还帮他扩建了藏军编制。
但这位"铁帽子王"的儿子珠尔墨特却包藏祸心。
乾隆十二年,这位新任郡王切断清军驿站,私自训练六千骑兵。
驻藏大臣傅清假意设宴请他到驻藏大臣衙门议事,席间突然掷杯为号,埋伏的百余名卫兵一拥而上。
珠尔墨特拔刀砍伤两名侍卫,但被清兵用斧头劈开头颅,这个惊险过程详细记载在傅清给乾隆的奏折里。
叛乱平定后,七世达赖接管西藏政权,驻藏大臣制度也随之成熟。
乾隆五十六年,清军翻越喜马拉雅山击退尼泊尔廓尔喀军队的入侵,班师回朝时更酝酿出划时代的举措。
大将军福康安带领汉藏官员起草的《钦定西藏章程》在1793年颁布,这份用汉藏满蒙四种文字镌刻的文件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章程规定驻藏大臣掌管西藏一切军政外交事务;达赖班禅人选必须通过清廷金瓶掣签确定;甚至寺庙住持任免也要向驻藏大臣申报备案。
至此,清廷在西藏设衙署、驻军队、收赋税、控边关的治理体系完全确立,前后耗费了整整120年时光。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