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打台湾的七寸了!大陆的对台制裁,废掉台湾军工能力。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为

默刃 2025-07-18 10:26:15

终于开始打台湾的七寸了!大陆的对台制裁,废掉台湾军工能力。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决定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同时,禁止向这8家台湾地区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那么,这8家台湾企业到底什么来头?大陆又为什么对其制裁呢? 先说说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可是台湾航空界的“老字号”。当年台湾空军的“经国号”战斗机就是他们造的,现在还在给台军修修补补F-16呢。 最近几年,他们又盯上了无人机这块儿,想着靠这个在国际市场上分杯羹。可他们哪儿知道,无人机这玩意儿看着简单,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就说那关键的零部件吧,虽说他们嚷嚷着要“斩断对大陆的依赖”,可真要完全不用大陆的东西,那成本得翻好几倍,技术还不一定能跟上。 再看经纬航太科技公司和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都是搞无人机的。经纬航太给台湾海军造过监侦无人机,仲硕科技更是弄出了个号称“台版弹簧刀”的自杀式无人机。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无人机的云台系统、传感器这些核心部件,大陆的产品又便宜又好用。要是不用大陆的,换成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地方的,价格能贵出一大截。 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台湾的地位可不一般,那是台军武器装备研发的“大脑”。什么“天弓”防空导弹、“雄风”反舰导弹,都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可前几年,他们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他们给“雄风”3型导弹配套的设备坏了,居然偷偷送到山东去修;还有“天弓”导弹系统的部分零配件,竟然是从淘宝上买的。 这事儿被曝光后,岛内舆论都炸锅了,敢情他们嘴里的“防务自主”,全是靠大陆的东西撑着。 国际造船、中信造船、龙德造船这三家,号称台湾造船业的“三巨头”。国际造船承建了台湾首艘自制潜艇“海鲲号”,中信造船和龙德造船也没闲着,又是造巡逻艇,又是搞无人船艇的。 可他们不知道,造军舰可不是堆木头搭积木,那高性能雷达、声呐装置,都得用到镓、稀土这些关键材料。 而全球98%的镓都是大陆生产的,稀土的供应也基本被大陆攥在手里。没了这些,他们就算有图纸,也造不出像样的军舰来。 最后说说攻卫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看着不起眼,专门做防弹衣、防爆盾这些防护装备。可他们干的事儿可不地道,从江苏进口防弹纤维布,印上自己的LOGO,就敢冒充“台产”卖给台防务部门,一下子赚了6700万台币。 这事儿被查出来后,岛内民众都气坏了,敢情他们花大价钱买的“安全保障”,全是大陆材料做的。 那大陆为啥要对这8家企业下这么重的手呢?说白了,就是为了戳破台湾当局“以武谋独”的美梦。这些企业要么直接参与武器研发,要么为台军提供关键装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跟台湾的军工能力绑在一起。 而大陆这次制裁,重点针对的就是“两用物项”,也就是那些既能民用又能军用的东西。像稀土、镓这些材料,在电子、通信、军事领域都有大用场。 台湾每年得花6000亿元新台币进口稀土,其中不少都被偷偷转为军事用途。要是断了这条供应链,台湾的军工生产就得像没了油的汽车,跑不动了。 有人可能会问,台湾难道不会从其他地方买这些材料吗?可他们不知道,大陆在这些领域早就是“全球霸主”了。要是台湾非要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买,那成本可就高得离谱了。 而且,就算他们买到了材料,技术上也不一定能过关。就像无人机的马达和传动系统,没了大陆的稀土磁铁,性能就得大打折扣。 这次制裁释放出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大陆绝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那些甘当“台独”爪牙的企业,之后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毕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那是底线中的底线,容不得半点儿含糊。

0 阅读:0
默刃

默刃

默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