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经历过的一段“特权”生活,我一直有点疑惑,她们为什么带工资到我家工作?是当时的某种政策规定? 人们对“特权”都特别反感,可是“特权”在我们的生活里无时无地不存在,即便是咱们国家最清廉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存在着“特权”现象。 我举个小小例子,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37年参加革命,打的第一仗就是平型关大捷),家里始终有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就是所有的家务活都归她。 她可不是我家请的保姆,她是带工资到我家上班的职工,吃住都在我家。记忆里,在那段时间,一共有三位这样的阿姨先后被派到我家工作,直到那场“史无前例”的大事件发生,这项“特权”才彻底废止。 而这些阿姨摇身一变,成了最有发言权的“造反派”,因为她们都是在“走资派”家里工作的最佳”卧底“,最了解这些领导干部的家庭生活情况,在各种各样的批斗大会上都有她们的身影出现,揭发批判自己所在“走资派”家里工作中,所受的“压迫和剥削”。 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这些阿姨的模样,有两位印象最深,一个是很胖的高阿姨,她脾气不好,大大咧咧,干活粗糙,后来她“造反”最凶。还有一位陈阿姨,她是河南人,人很好,脾气也好,做饭很好吃,她还陪我住了半个多月的医院,对我照顾很细心,现在有时还会想起当年她陪我住院的情景。她丈夫是警卫连喂马的,好像两口子没有孩子,所以很少见陈阿姨笑。 用现在有些人眼光,这些肯定属于特权范畴了。但也许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吧。当然,和那些家庭配备厨师、司机、公务员等更高级的领导干部相比,我家这只能算小小的“特权”了。#特权阶层# #特权现象# #特权思想#
我小时候经历过的一段“特权”生活,我一直有点疑惑,她们为什么带工资到我家工作?是
杨树芳草湖
2025-07-18 10:33:48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