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北平围城,国民党将领仓皇跑路,冯钦哉却哼着梆子喂鸡。他曾背叛杨虎城,

受伤的梦娇 2025-07-18 10:50:23

1948年,北平围城,国民党将领仓皇跑路,冯钦哉却哼着梆子喂鸡。他曾背叛杨虎城,拒赴台湾,最终结局成谜,这硬骨头究竟凭啥硬气? 当时,国民党将领们一片慌乱,蒋介石用专机紧急接走部分官员,未被接走的则在司令部唉声叹气。但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冯钦哉,却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步,嘴里哼着山西梆子,颇为自在。 有人跑来劝他:“老冯,快走吧!西安事变那时候你帮着蒋介石,共产党能放过你?” 冯钦哉停下脚,从棉袄口袋里摸出旱烟袋,慢悠悠地说:“台湾?那地方连口醋都吃不上,去了干啥?再说了,共产党不杀俘虏,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要知道冯钦哉为啥这么硬气,还得从八年前的西安事变说起。 1936 年 12 月 12 日凌晨,潼关驻军司令部电话响起,冯钦哉接到杨虎城关于西安事变的电话,杨虎城称西北兵变,要逼蒋介石抗日、联合共产党,邀他加入。 冯钦哉一下子沉默了。副官小心翼翼地问:“总司令,咱们怎么办?” 冯钦哉 “啪” 地挂了电话,在司令部里来回走。随后,他猛地停下,对着部下大声喊:“扣押委员长,这是背叛党国!传我的命令,全军都往大荔集结!” 当天下午,冯钦哉在大荔县召开军事会,称自己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强调背叛蒋介石就是背叛革命。散了会,参谋长悄悄跟他说:“总指挥,杨虎城可是你拜把子的兄弟啊。” 冯钦哉盯着参谋长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兄弟是兄弟,但党国的大义不能丢。” 他掏出怀表,说:“孙先生说过,要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现在委员长被抓了,谁来带咱们抗日?” 西安事变后,冯钦哉的立场让他成了国民党眼里的 “忠臣”,但也让他在抗日战场上获得了带兵的机会。 1937 年淞沪会战,冯钦哉在娘子关布防,还将两门山炮借给八路军 129 师。但 1938 年,蒋介石升他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却不给一兵一卒,他自嘲:“这官连个排长都指挥不动。” 可这样的合作没持续多久。1938 年,蒋介石下了道命令,把冯钦哉升成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却没给他一兵一卒。他坐在西安的公馆里,看着墙上的作战地图,自己跟自己开玩笑:“这官当的,连个排长都指挥不动。” 从手握兵权的抗日将领,变成有名无实的 “空头司令”,冯钦哉的日子越过越清闲,直到 1948 年北平被围,他才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1948 年 12 月 24 日,傅作义开会谈和平解放北平计划,委托冯钦哉去请邓宝珊。三天后,冯钦哉穿过火线前往。 邓宝珊见面就说:“老冯,你这是要把我往火坑里推啊。” 冯钦哉劝道:“北平有二百万老百姓,总得给后人留条活路。共产党政策是放下武器就不追究以前的事。” 最终,冯钦哉成功说动了邓宝珊,为北平和平解放出了力。可等到解放军进城后,这位国民党的副总司令,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北平和平解放后,聂荣臻亲自到冯钦哉家拜访。那时候,冯钦哉穿着粗布棉袄,正在院子里喂鸡呢。聂荣臻开门见山:“冯将军,组织上希望你能当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冯钦哉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鸡饲料,说:“我就是个旧军人,哪懂什么政治?你看,我养了 150 只来亨鸡,每天能捡一百多个蛋,够吃了。” 1956 年冬天,几个公安干警突然敲响了冯钦哉家的门。原来是他一个老朋友寄存在他家的木箱里,藏了几十支手枪。他站在派出所里,搓着冻红的耳朵说:“我哪知道里面有枪啊?” 负责问话的民警都忍不住笑了:“冯老,您可是华北剿总的副司令啊。” 从监狱出来后,冯钦哉被安排到民革工作。他穿着中山装,跟着视察团去工厂参观。在纺织车间,他盯着轰隆隆转的机器,皱起眉头说:“这纱锭转得太快,容易断纱。” 厂长挺惊讶:“您还懂纺织?” 他笑了笑:“我在西安开过裕秦纱厂,占 45% 的股份呢。” 经历了起起落落,冯钦哉的脾气还是没变,直到晚年,这份倔强依然刻在他骨子里。 1963 年 1 月 21 日,冯钦哉在西安的家里突然昏迷了。弥留之际,他抓着儿子的手,声音很轻但很清楚:“把我埋在老家万泉县,坟前别立碑。” 第二天一早,这位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老人,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留下的东西里,有几件旧军装,半袋山西老陈醋,还有一本翻得发黄的《三民主义》。书的第一页上,他用毛笔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冯钦哉这一辈子,身上全是矛盾,也惹了不少争议。他曾经是杨虎城最得力的助手,可西安事变时却帮着蒋介石;他抗日立了大功,却因为政治立场被晾在一边;他不愿意当新中国的大官,却又不小心卷进了政治风波。 但不管时代怎么变,他心里总有自己的规矩:“人活一辈子,总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文主要参考素材:《他是华北剿总副司令,49年跟随傅作义起义,建国后却宁养鸡不当官》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