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6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十分质疑,究竟是觉得大学太简单,还是被打回原形了! 2000年,苏刘溢出生在山东,他的名字,在中国教育圈里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十岁那年,别的孩子还在小学写作业,他已经被父母带着走进了高考考场。 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够轰动的了,结果更让人意想不到——他居然考了566分。 虽然这个成绩没有达到当年山东理科的一本线,但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分数了。 一些高校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小天才,特别是刚刚成立、急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南方科技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决定破格录取。 就这样,年仅十岁的苏刘溢,成为了这所大学最小的学生,不过,没过多久,他就从学校申请了休学。这件事当时引发了很大争议,外界纷纷猜测:到底是他觉得课程太简单,还是被现实难倒了? 其实,苏刘溢从小就表现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一岁半时,大多数孩子话还说不清楚,他已经开始认字、会数数了,还能完整地复述父母讲过的故事。 他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很多大人都感到惊讶,种种迹象显示,他确实有过人的天赋,这也为他后来那场震动全国的“十岁高考”埋下了伏笔。 他的父母也心大,发现儿子有天赋,干脆不让他上幼儿园,直接在家用小学课本教他,这个决定,为苏刘溢开启了一条疯狂的“加速通道”。 2007年,七岁的苏刘溢到小学试读,结果只用两天半,就把小学剩下五年的课程全学完了,把老师看得目瞪口呆。 八岁,多数孩子刚上小学,苏刘溢的父母已经开始给他找初中了,泰安博文中学给他安排了一场摸底测试,面对立体几何和古文,他不仅对答如流,甚至还能用高中的等差数列知识解题。 学校一看这是个宝,专门为他组建了一个教师团队“开小灶”,结果,他又只用了一年,就读完了整个初中,顺手还拿了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省级一等奖。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八岁的苏刘溢随即进入高中,同样享受着一对一教学,他甚至能跟物理老师讨论爱因斯坦的理论。 又是一年半,高中课程也被他轻松拿下,除了学课本,他对计算机编程也无师自通,还给学校写过操作系统界面。 这一路绿灯,最终把他送到了2010年的高考考场,身高不到一米四的苏刘溢,在考场里显得格格不入。 他在语文作文里大谈“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其思维深度让阅卷老师都感到惊讶,566分,一个十岁孩子交出的答卷,震惊了所有人。 南方科技大学当时刚刚成立,正需要一个像苏刘溢这样的“招牌”,时任校长朱清时对他极为赏识,认为他数学天分高,性格也自信,是难得的人才,于是,苏刘溢被破格录取。 大学生活初期,他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优待,校长亲自来探望,教授轮流请他吃饭,学校还给他配了单人公寓和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 可是,这份光环很快就成了枷锁,大学和之前的一对一教学完全是两码事,课堂里动辄上百人,一节课就是两个小时,这对一个心智上只有十岁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一种煎熬。 他坐不住,会在课堂上随意走动,甚至拿铅笔去夹女同学的头发,考试时,写完就提前交卷出去玩了。 更要命的是社交,大学更是进入社会前的演练场,它要求你懂得合作、竞争,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可苏刘溢,头脑再聪明,终究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当同学们聊着社团活动、社会话题时,他完全插不上嘴,也找不到一个能聊得来的朋友,知识上的早熟与心智上的稚嫩,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撕裂感。 这场备受瞩目的教育实验,在一年后按下了暂停键,2011年,苏刘溢办理了休学,校长朱清时坦言:“他的知识储备没问题,但心智还停留在儿童水平,无法适应集体生活。” 他的高中班主任也反思,当初只顾着帮他压缩学制,却忽略了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苏刘溢自己也承认,大学课程不难,难的是如何跟成年人平等对话。 苏刘溢从大学休学以后,很多人以为他可能会就此淡出公众视野,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回到了家,在父母的支持下继续学习。 虽然不再在学校里上课,但他没有放弃学业,自己按着课程进度,一点点把大学的内容都学完了。 他也开始接触一些实际的科研项目,参与了一些和计算机相关的研究工作,靠着这股坚持和努力,他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所有大学课程,并拿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如今,苏刘溢已经25岁,他既没有变成那种高高在上的“科技天才”,也没有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被小时候的天赋耽误了未来。 现在的他,在一家科研机构做着和计算机算法相关的工作,虽然日子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耀眼,但却过得踏实而稳定。 他放下了曾经那些外界给他的各种标签,只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一步步走得稳稳当当。 信源:苏刘溢-百科
“国家的一大损失!”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7-18 14:49:27
0
阅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