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时坐在汽车后备箱的男孩回应父亲:“全程都没让我坐回汽车前排,在高速上后备箱里

栗頿聊 2025-07-18 14:57:03

旅游时坐在汽车后备箱的男孩回应父亲:“全程都没让我坐回汽车前排,在高速上后备箱里的婴儿车还砸到我了,我都疼哭了,爸爸下来看了看,啥也没说就接着开车走了。”   据了解事情发生在2023年的夏天,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在广东佛山到广西桂林的长途旅程中,被安排坐进了汽车的后备箱。听起来像是一场不合常理的安排,却真实地发生在孩子身上。   他的父亲刘先生后来承认了这件事,但轻描淡写地说只是“让孩子在高速上待了一个小时左右”,还强调后备箱空间够大,有空调,孩子是“自愿的”。   为了让自己显得不是个失职的家长,他甚至提到每年花几万块送儿子读私立学校,以此证明自己称职。   可孩子的说法,却和父亲讲的完全不一样。他清楚地记得,旅程一开始就想坐前排,但父亲说前面坐满了人,直接安排他去了后备箱。那一刻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有多不妥,只是觉得自己没得选。   后来回忆,那一整程他都没有从后备箱出来过,更别说换到其他座位。更难熬的是后备箱里没有一丝风,他只能努力坐起来,把头往后座的方向伸,希望能蹭到一点从车内吹来的冷气。   他所坐的位置,后来被证实正好在电动车的电池包上方。在七八月的高温天气里,这块区域本身就极其闷热,加上车辆运行产生的热量,几乎像个密封的蒸笼。   旅途中,放在后备箱里的婴儿车还砸到了他,那一下砸得他直接哭出来。他试图告诉父亲自己很疼,但父亲只是停下车看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也没让他换个地方,接着又继续开车走了。   听着是个细节,却足以看出孩子当时的无助。他没有受到任何保护,更别提关心。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被这样对待,心理上的影响远比那一路的高温更难熬。   法律上,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规载人,更有可能触犯虐待儿童的相关规定。而从常识上讲,没有哪位父母会在高速公路上,把孩子一个人丢进后备箱当成正常操作。   孩子也不懂太多规则,也不知道自己被安排在后备箱意味着什么危险,只知道当时不敢拒绝。他说,自己想要求换座位,但觉得就算说了也没用,因为爸爸害怕继母,而他也怕那个“总是带着怨气”的女人。   这种压抑的家庭气氛,让他明明受了委屈,却连开口说出来的勇气都没有。更难的是,他知道,哪怕告诉爷爷奶奶,他们也不敢管,因为他们也怕那个继母。   一趟长途车程,本来可以是一次亲子相处的机会,却变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噩梦。   而父亲不仅没有在途中表现出哪怕一丝担忧,还在事后坚决否认自己有错,拒绝道歉,只想着证明自己在花钱上“合格”。可对孩子来说,真正缺的不是学费,而是基本的尊重和安全感。   这样的事,不该只停留在情绪的发泄或网络的讨论中,更需要法律和社会机制的介入。因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家庭分歧,而是一个未成年人在不被保护的环境下,所经历的真实困境。   他不是“自愿”的乘客,而是没有选择的孩子。在成年人不断交锋、互相指责的过程中,他被夹在中间,无助地承受着情绪的倾泻与行为的后果。   现在回头看,孩子那句“我全程都坐在后备箱,后来婴儿车砸到我,我疼哭了,爸爸啥也没说”或许再普通不过,却清楚地把一个孩子在家庭里被忽视、被漠视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   希望这个社会,能听懂这句孩子的话,也不再让类似的沉默和疼痛,变成下一个孩子的回忆。

0 阅读:124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