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8的预售价是35万-40万,而距离公布正式售价还有10天的时间。
此刻让理想汽车最头疼的不是MUV的外型,而是定价。与i8同期推出的乐道L90选择抢先公布预售价,其27.99万的价位直接将i8卡住了。更头疼的是,从微信车友群到主流媒体平台,无论是潜在购车者还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网友,都不约而同地将i8和L90放在一起比较。
而i8正式售价到底定多少才合理?
按照行业惯例,纯电动车的BOM成本通常高于同级别的增程车型,例如问界M9的纯电版就比增程版贵3万元。因此市场普遍预期i8会比L8贵2-3万(L8售价32.18万-37.98万)。
理想i8承载着品牌在纯电领域「再次出发」的重任,尤其是在去年MEGA失利之后。作为理想近两年最重要的一次产品发布,i8的定价将直接关系到理想能否迎来第二次增长。
因此,私下有媒体非常激进地猜测i8会采用“油电同价”策略,即32.18万起步。
但32.18万价格的i8仍然困难重重。理想one和L系列的成功在于精准抓住了消费者的“性价比”心理,让用户产生“赚到了”的感觉。
这种“赚了”并非追求绝对低价,而是通过锚定效应,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以远低于预期的价格获得了高价值产品。
例如:在拼多多花19.9元买一个手机壳会觉得很亏,因为消费者心里锚定的是9.9元包邮;但在苹果旗舰店里花99元买官方手机壳却觉得赚了,因为内心锚定价格是299元。
在理想L9上市宣传中,就用到过这个小技巧。“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SUV”,在后续的传播中也经常去对标宝马X7、奔驰GLS等百万豪车。
让原本要花100万才能买到的豪华大型SUV,现在不到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消费者内心自然觉得“赚了”。
然而,当下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当i8再与L8同价时,消费者还会产生当年那种“赚了”的感觉吗?他们会不自觉地去对比同期上市、价格更低的乐道L90呢?
从理想L系列销量的下滑不难看出,L9 用户的锚点已经不再是那些追求百万豪车替代品。而是问界M8、M9,甚至是28.99万的领克900和23.99万的深蓝S09的用户。领克900在6月份销量超越L9就是最好的证明。
尽管i8的上市不如L9当年顺利,但理想依然有机会将其打造成爆款,而关键就在于价格。
理想L9在2022年6月上市,是L系列的开端,接着L8在同年的9月上市。白驹过隙,L系列已经上市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汽车市场价格逐年下探,而L系列的价格体系却几乎没有大幅调整。如果i8依然沿用旧有价格体系,那无异于「用三年前的价格打今天的市场」。
而且这个坑,曾经执拗的蔚来已经踩过了。三年前蔚来ET7起售价是45.8万、ES7起售价是46.8万。随后三年,蔚来坚持不官降,仅仅在剥离换电权益时降了3万,最终导致ET7、ES7、EC7、ES8的销量溃败。
难道这个坑,理想也要踩一次么?
当下的市场,除了小米外,爆款都是价格的进一步下探。去年理想L6的爆款,是理想整个品牌的价格下探;小鹏Mona M03的爆款,也是小鹏品牌的价格下探;今年问界M8爆款,仍是对M9的一次价格下探。
降价对于理想来说并非易事。如果i8要与乐道L90同价竞争,这意味着需要将价格下调到27.99万,这将导致理想整体价格体系下调5万以上。虽然这样的价格必然让i8成为爆款,但这很可能导致NPS(净推荐值)和品牌力的大幅下滑,无疑是个艰难的决策。
当然,理想不排除坚持35万-40万的预售价,试图通过价格差异来表明i8与L90并非竞品。但这种策略恐怕难以奏效,蔚来ES8曾试图用同样的方法规避与理想L9的竞争,最终却一败涂地。
这种高价策略或许能在产品上市初期依靠品牌粉丝维持销量,但进入常规销售阶段后,普通消费者不可避免会对比两款车型,并倾向于选择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如果i8维持高于L8的定价策略,那么未来的i6定价趋势也将高于理想L6,可能达到27万-28万起,这将直接面对25.99万(推测)的乐道L80,竞争压力依然巨大。
理想i8正站在一个决定品牌纯电战略成败的十字路口,摆在理想面前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定价。
如果固守旧有价格体系,i8恐将重蹈蔚来7778的覆辙,错失再次杀入纯电市场的机会;若壮士断腕大幅降价,虽能换来短期销量,却可能损耗品牌长期价值。
如何巧妙平衡销量与品牌力,在“性价比”的时代新定义下,找到那个能让消费者“感觉赚了”的黄金锚点,将是理想汽车接下来一周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