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关税贸易谈判触礁了。 川普狮子大开口,给李在明出了大难题。 不过,李在明毕竟不是韩德洙,更不是尹錫悅,他沒那么容易屈服的。 这次韩美关税谈判陷入僵局,本质上是特朗普式 “极限施压” 遇上了李在明的 “硬骨头”。 要知道,特朗普向来把关税当谈判筹码,当年对欧盟、中国都用过这招,如今对韩国更是狮子大开口 ——他不仅要求韩国扩大汽车、农产品进口,还盯上了半导体等关键产业,甚至威胁要对钢铁、汽车加征 25% 关税,摆明了要把韩国当成 “待宰的羔羊”。 但李在明可不是省油的灯。 这位出身人权律师的总统,骨子里就带着股子倔劲。 更关键的是,李在明背后站着韩国的 “保命产业”。 就说农业,韩国农民历来是 “惹不起” 的群体。 2018 年韩美自贸协定修订时,韩国死活不肯开放农畜产品市场,最后硬是保住了本土农业。 如今特朗普又想让韩国放宽 30 月龄以上牛肉进口、扩大大米配额,结果全国农民会总联盟直接放话要搞 “第二轮 FTA 斗争”。 李在明要是敢让步,明天青瓦台前就得堆满抗议的西瓜和大白菜 —— 要知道,韩国一个西瓜都能卖到 156 元人民币,农民的选票可是能掀翻政府的。 再看汽车产业,这可是韩国的 “命根子”。 2018 年韩美协定里,韩国被迫把皮卡关税延长到 2041 年,还允许美国车企每年多出口 5 万辆汽车。 但李在明上台后,现代、起亚等车企可是集体上书,要求政府顶住压力。 毕竟韩国汽车对美出口占总出口半数以上,一旦关税长期化,利润能缩水三成。 李在明要是服软,韩国汽车业怕是要 “伤筋动骨”。 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谈判风格反而给了李在明 “借力打力” 的机会。 这位前总统最爱在推特上 “放炮”,今天威胁加税,明天又说要废除协定,搞得韩国企业人心惶惶。 但李在明可不慌,他一边安抚国内产业,一边悄悄和东盟、中国加强合作 —— 反正韩国半导体、电池有的是买家,大不了换条赛道玩。 这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策略,让特朗普的威胁显得有点 “雷声大雨点小”。 不过,李在明也不是完全没压力。 美国驻韩大使最近频繁会见韩国财阀,暗示 “不合作就断供应链”;国内在野党也盯着他,就等着他哪天妥协好发动弹劾。 但别忘了,李在明支持率可是高达 51%,民众大多支持他 “不向美国低头”。 再加上他刚批准 147 亿美元财政刺激,兜里有钱腰杆就硬,大不了学当年的 “汉江奇迹”,用内需顶住外部压力。 这场谈判说白了,就是 “生意人” 特朗普和 “政治斗士” 李在明的较量。 特朗普想要的是短期利益,李在明要的是长期主权。 就像 2018 年协定里韩国保住了农业却丢了汽车配额,这次李在明大概率会在非核心领域放点水,但在半导体、农业这些 “命门” 上,怕是要和特朗普死磕到底。 毕竟,他要是妥协了,不仅对不起韩国选民,更会被骂成 “第二个尹锡悦”—— 而这,是李在明绝对不能接受的。
人民币连破三关!美联储主席气的脸色铁青,美元霸权岌岌可危。7月19日,埃及
【9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