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最近说的话,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他居然公开讲,美国给印度加多少关税都行,前提是必须比中国低10到20个百分点。 2025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在金砖国家峰会上抛出一句惊世骇俗的话: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多少关税都行,只要比中国低10到20个百分点。莫迪这句看似大胆的表态,背后藏着印度想在中美博弈中捞好处的算盘,但也暴露了印度在全球产业链重组中的野心与短板。 莫迪的意思很明确:美国想加关税随便加,但得给印度比中国低的待遇。这背后是全球产业链大洗牌的背景。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宫后,推出一系列“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中国商品更是高达54%,摆明了要让全球供应链甩开中国。 印度看准了这个机会,苹果、富士康等大厂已经把部分生产线搬到金奈和班加罗尔,印度觉得自己有了跟美国叫板的底气。莫迪想借着美国“脱钩中国”的东风,把印度打造成新的制造业中心。 这番话的背景离不开中美印三角关系的微妙博弈。美国印太战略把印度当做抗衡中国的重要伙伴,2025年2月,莫迪访问白宫,特朗普提出让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允许美国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进入,触及印度2.5亿小农的利益。莫迪当时没明确表态,但回国后,印度媒体大肆宣传“制造业崛起”,街头巷尾都在讨论印度能不能取代中国。莫迪的关税言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抛出的,他想用这种大胆表态换取美国在贸易和投资上的更大让步,同时在国内巩固民族主义支持。 但莫迪这步棋走得有点冒险。印度国内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远没准备好。班加罗尔的科技园区虽然灯火通明,但停电频发,工厂常因电力不足停工。 劳动法改革停滞,政府虽然把繁杂的劳动法规整合成四大法典,但具体实施细则迟迟不出台,工会抗议不断。土地改革也卡在地方势力的反对上,旁遮普邦的农民甚至焚烧稻草抗议。印度虽然有全球最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大军,但出口产品多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力优势没发挥出来,经济结构扭曲严重。更麻烦的是,印度国内政治氛围对与中国合作充满抵触。 商务部长戈亚尔多次公开批评中国“掠夺性定价”,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但这让中印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几乎被掐死。莫迪的表态还得看美国的反应。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态度并不友好,华尔街分析师警告,印度的投机策略可能让自己被边缘化。
莫迪最近说的话,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他居然公开讲,美国给印度加多少关税都行,前
只言片语里
2025-07-18 17:36:51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