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竞争应拒绝内卷##外卖价格战有赢家吗#】近期,部分平台发起的即时零售价格大战愈演愈烈。7月15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烹饪协会分别发声,提出为守护市场公平、保障消费权益、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本源,应摒弃“内卷式”竞争。
随着京东高调入局,这场聚焦即时零售的商业博弈,从初期的流量争夺,升级为补贴大战。“0元奶茶”“1元吃炸鸡”的低价促销,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但也引发了行业“内卷”的广泛担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烹饪协会先后站出来,为深陷外卖大战的餐饮商家发声,直指平台“内卷式”痼疾,这不仅是对行业生态的警示,更是对市场竞争回归理性的呼唤。
补贴大战以来,外卖行业的三方博弈,又回到烧钱扩张的老路上。前不久,淘宝闪购更是携手饿了么,500亿巨额投入强势加码,美团也不得不被动应战。
表面看,在补贴强力刺激下,外卖市场规模在短期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种增量空间对商家而言,无疑是一种诱人的红利,意味着订单量的激增。
然而,订单的增长,是否真正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并惠及所有商家?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一方面,正如中国烹饪协会指出,外卖订单的激增,是以牺牲堂食空间为代价的。许多餐厅堂食客流量明显减少,外卖兴、堂食衰,价格倒挂导致经营结构扭曲失衡。
另一方面,商家也得承担补贴成本,低客单价与补贴分担的双重压力,让不少餐饮商家陷入“有订单无利润”,甚至“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
外卖行业发展至今,京东仍能快速入局,说明这并非一个垄断性市场。然而,商家相对于平台而言,议价空间相对有限,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 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呼吁严禁以“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正是基于这一层现实考虑。
新入局者打价格战,这种被裹挟的竞争,让商家陷入两难:不加入价格战意味着被边缘化,为维持曝光和订单而加入,则意味着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低价带来的狂欢固然诱人,但烧钱补贴终究难以持久。比如,就在不久前,京东宣布取消“超时20分钟免单”的服务。
而且,低于成本价的外卖,虽让消费者获得短期实惠,却可能导致餐食品质下降、配送效率降低。如此内卷式竞争,可谓适得其反,并未导向服务质量的提升,反而导致了服务水平的下滑。
短期内大量下单外卖,也容易让消费者陷入“报复式饮食”的怪圈,进而危害自身健康,得不偿失。
对于眼下的这场商战,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根本问题:究竟要订单增长的虚假繁荣,还是要构建起平衡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利益的健康生态?
在接受采访时,美团高层王莆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再猛烈的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外卖大战应致力于创造增量价值,而不是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还是那句话,有竞争永远是好事。不过,平台之间的竞争,不应是一边讨好消费者,一边以牺牲商家利益为代价,更不应将“低价”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应转向服务质量、配送效率、食品安全等能力的综合比拼。
行业协会的发声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在政策层面积极引导,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平台企业也要加强自律,遵守市场规则。如此,才能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的本质,走出内卷的泥潭,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