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低调和隐忍,让曹爽产生大权在握的幻觉。 掌政后,曹爽开始行事张扬。他以

旧梦谈史 2025-07-18 20:26:45

司马懿的低调和隐忍,让曹爽产生大权在握的幻觉。

掌政后,曹爽开始行事张扬。他以“便于辅政”为由,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从而独揽朝政大权;纵容亲信四处横行,巧取豪夺,甚至自己的饮食起居、车驾衣饰也一律仿照皇帝规格,摆出一副“准君主”姿态。

更令局势失控的是,他屡次携弟弟曹羲等人离开京城,外出游玩。时任大司农的桓范曾提醒他:你们兄弟既掌军政重权,又掌禁军要地,实不宜同时离开洛阳,以防有人趁虚而入。然而,曹爽对此置若罔闻。

终于,危机在毫无防备中降临。

公元249年2月5日,曹芳与曹爽兄弟一同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谁都没有预料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离开京城。

留守洛阳的司马懿,果断发起了早已策划多时的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

政变当天,司马懿首先前往永宁宫,面见素来与曹爽不和的郭太后,声称曹爽兄弟擅权乱政、危及国家。他随即请求郭太后发诏,解除曹爽职权。

紧接着,司马懿联合蒋济等人迅速封锁了洛水浮桥,关闭了洛阳城门,以防曹爽军队返回。同时,高柔被任命为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手曹爽军权;王观则被任命为中领军,接替曹羲指挥禁军。

整个行动部署严密、执行迅速,宛如演习。关键节点都有内线配合,司马懿一边稳住皇宫,一边控制兵权,顺利占据了武库,使自家兵力得以武装,同时断了曹爽禁军的兵器补给。

曹爽远在洛阳之外,起初并不清楚城中已发生剧变。他小心地未向曹芳透露实情,只是让天子的车驾滞留在伊水以南,草草征调几千兵马以备不测。

此时桓范再次提出应对之策:带皇帝前往许昌,凭借天子之名号召各地兵马反攻司马懿。见曹爽犹豫,又劝曹羲至少利用阙南别营与典农校尉的兵力先稳住局势,自己则可凭大司农之职负责调度粮草。

然而,曹爽兄弟心存顾忌——他们的家眷仍留在洛阳,一旦起兵失败,极有可能招致全族覆灭。面对风险与未知,他们终究未敢冒险。

就在这种犹豫中,局势迅速恶化。

甚至在最后关头,曹爽仍抱有幻想。他试图通过向司马懿借粮的方式“试探”对方是否真有杀心。司马懿一边派人送粮,一边暗中布置。曹爽见对方“慷慨借粮”,便误以为自己不会被杀,心中暗喜,自认为已获赦免,于是毫无防备地选择了投降。

他哪里知道,这正是司马懿的“以静制动”之策。等他一行人交出兵权,等待他们的,是无法逃脱的命运。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8

用户10xxx88

5
2025-07-18 22:03

还有曹爽这么傻逼的

猜你喜欢

旧梦谈史

旧梦谈史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