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须做最坏打算:若俄罗斯解体,这块700万的土地,一定不能丢。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进行,有关俄罗斯二次解体的讨论便愈演愈烈,仿佛俄罗斯已经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然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近期还传出了俄军唯一现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已经暂停维修工作,未来俄罗斯可能会将其报废拆解的不利消息。这一消息宛如平地惊雷,直接将俄罗斯是否会二次解体的讨论引向更深层面,因为俄罗斯的武力已出现明显衰退同时又会因为长时间维持战争状态而陷入经济疲弊的不利境地。 俄罗斯的衰退,不再是未来式,而是现在进行时。根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综合评估,俄乌战争爆发三年,俄军已经损失了超过3000辆装甲车,兵源严重紧张,甚至不惜通过法律允许外国人参战。 7月初,朝鲜官宣将派出3万“志愿军”赴乌,这不光暴露出俄军兵力吃紧,更像是向外界公开承认:自家的战争机器,已经快撑不住了。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财政也被战争拖得透支。军费占比一路飙升至国家年度预算的40%以上,经济则陷入持续的“失血性衰退”。 GDP缩水、通胀高企、青年人才和资本大量外逃,俄财政部内部预测,2025年全年预算赤字可能突破3万亿卢布,而这还不包括战争的额外开支。 作为俄罗斯“海军名片”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如今也成了个大号笑话。原计划维修到2026年,但因资金和技术双重障碍,工程已经全面停滞。 据俄《消息报》和星星船厂内部工程师透露,拆解已成为现实选项。这艘服役30多年的航母一旦退出舞台,意味着俄罗斯彻底退出世界级海军俱乐部。 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印度都拥有航母,俄罗斯却变成唯一没有航母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象征意义的落差,不容小觑。 远东这块地,其实一直是个“低调的大块头”。面积大约在617万到700万平方公里之间,占了整个俄罗斯版图的40%,却只住着区区780万人,年年人口还在减少。 人少地多资源丰富,说它是“潜在的战略真空”,一点也不夸张。 这块土地的价值,不只是地理上的邻接。它手里握着全俄33%的石油、80%的木材资源、50%的黄金和钻石矿。更关键的是,这些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中俄合作输送到中国的。 根据中俄能源合作公报,中国现在有近20%的能源依赖来自俄罗斯,其中远东地区占了大头。 如果这片区域在未来出现政治动荡,资源输出被切断,中国的工业体系将会受到极大冲击。 除了资源,安全更是绕不开的问题。远东与中国东北接壤超过4300公里,一旦俄罗斯中央政府失控,这片区域很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的新火药桶。 美军F-35战机已经部署到阿拉斯加,日本也在不断强化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主张。如果远东陷入权力真空,谁都能看得出来,美国和日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而中国与远东在经济上的绑定也越来越紧密。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400亿美元,远东地区与中国合作的项目多达126个,涉及能源、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外贝加尔、布里亚特等地,有约40万华人长期居住,撑起了不少地方的商业与服务体系。这些人和项目,早已把中国与远东的命运系在了一起。 可现实是,俄罗斯的“裂变压力”正在从外部和内部同时发力。 外部来看,美国早在2022年就有智库提出“非殖民化俄罗斯”的设想,鼓吹支持各地区走向独立;日本也在外交层面公开发声,要求“北方四岛主权回归”,言下之意就是趁乱图利。 内部问题更严重,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被遗忘状态”,基础设施极度落后。 数据对比显示,其公路密度仅为欧洲俄罗斯地区的1/10,投资回报率低、外来资金意愿弱。 根据俄罗斯《远东2030规划》的官方报告,超过60%的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这种“冷落感”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 面对这些风险,中国必须开始做准备,因为历史已经给过我们教训。上世纪60年代珍宝岛冲突,便是苏联在边疆问题上的一次强硬试探,当时中国靠的是硬实力和外交博弈守住了底线。 而今天的格局更复杂,远东如果真落入第三方势力之手,东北的安全形势将被彻底改写。 这块土地,不只是地图上的一块区域,它是资源命脉,是安全屏障,更是中国大国博弈中必须牢牢掌握的战略支点。 俄罗斯能否撑得住,未必取决于战场胜负,是看它的国家机器还能不能持续运转。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稳定之上,而应该建立在自身的实力之上。
中国须做最坏打算:若俄罗斯解体,这块700万的土地,一定不能丢。随着俄乌冲突的持
碧瑶含烟柳
2025-07-18 20:58: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