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力部部长在演讲中表示:外资教会我们特高压技术,现在该让印度制造登场了!而印度的特高压技术,是我们的企业出钱把印度的200位工程师接到国内,手把手教的! 事情得从十年前说起。当时印度电网老化严重,765 千伏变压器几乎全靠进口。中国保变电气瞅准机会,在 2012 年与印度企业合资建厂,不仅带来了生产线,还把河北保定总部的技术团队派到印度。 从绕线圈的基础工艺到绝缘油检测,中方工程师毫无保留地把 750 千伏以下变压器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印度工人。 更夸张的是,保变电气连续 12 批组织印度工程师到中国培训,甚至开放了核心检测实验室,让这些学员参与特高压设备的组装调试。 这种 “保姆式” 技术输出很快见到了成效。到 2019 年,印度本土企业阿特兰塔电气已经能生产与保变电气相似度超过 90% 的变压器,而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正是当年在保定接受培训的印度工程师。 更讽刺的是,阿特兰塔后来还获得了印度政府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 的补贴,报价比保变电气低 15%,直接抢走了印度国家电网 80% 的订单。 不过,印度电力部长口中的 “特高压技术”,和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存在本质差异。中国特高压技术由 11.7 万项专利构成,涵盖从绝缘子稀土材料到智能调度系统的全产业链。 而印度目前所谓的 “特高压”,主要集中在 750 千伏以下设备,真正的 1000 千伏级输电技术仍依赖进口。比如印度计划建设的海底电缆项目,其核心部件如换流阀、电抗器等,仍需从中国或欧洲采购。 这种技术落差在实际项目中暴露无遗。2023 年,印度阿特兰塔电气中标北阿坎德邦特高压项目,结果因技术不达标导致项目延期两年,成本超支 30%。 反观中国,特高压项目从规划到投产平均仅需 18 个月,成本可控率高达 98%。更尴尬的是,印度特高压线路所需的硅钢片、变压器油等关键材料,70% 以上仍需从中国进口,形成了 “印度制造,中国材料” 的奇特现象。 印度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25 年 6 月,印度电力部宣布将投资 9 万亿卢比建设两条海底电缆,向沙特和阿联酋各出口 200 万千瓦电力。 但业内人士指出,印度电网的稳定性堪忧 ——2025 年 5 月,巴基斯坦一次网络攻击就导致印度 70% 电网瘫痪,暴露了其调度系统的脆弱性。要实现跨国输电,印度首先得解决国内电网 “各自为政” 的顽疾。 这场技术博弈背后,是中印企业的复杂角力。保变电气在 2025 年以 1.37 亿元 “骨折价” 转让印度子公司股权的事件,成了标志性转折点。 这家深耕印度 13 年的企业,最终因印度政府的 “国产化” 政策被迫退场,而它培养的 200 名工程师,如今成了本土竞争对手的技术骨干。 类似的故事还在其他领域上演:小米 48 亿资金被冻结、vivo 遭遇税务稽查,中企在印度似乎陷入了 “技术换市场” 的陷阱。 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在高调宣称技术突破的同时,仍在依赖中国的技术支持。2025 年 6 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 “一带一路” 电力研讨会上,印度工程师再次出现在培训名单中,学习 ±1100 千伏特高压输电的最新技术。这种 “一边排斥一边学习” 的策略,让印度在国际电力市场上显得有些矛盾。 现在,印度正站在技术自主化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政府推出新版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试图将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 80%;另一方面,电网升级所需的 4.7 万亿卢比投资,仍有 60% 依赖国际融资。如何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印度能否真正实现 “电力出口大国” 梦想的关键。
趁着中印关系正在改善,印度智库给莫迪政府支了一招!但我们未必敢接招!7月18日,
【1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