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解放军一名走失的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突然迎面冲过来七八名越军

炎左吖吖 2025-07-19 10:29:55

1979年,解放军一名走失的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突然迎面冲过来七八名越军,却并没有人向他开枪,这是为何? 越南北部的高平山区,陈书利,中国人民解放军361团的一名班长,正在艰难爬行。 此刻,他已经独自在这片敌后丛林里挣扎了五天五夜,饥饿使他眼前阵阵发黑。 正当他准备抓起一块红薯块时,七八名越军,朝他逼近! 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孤身一人在这里呢? 数日前,他所在的361团尖刀班,肩负着向高平地区纵深穿插、切断越军退路的艰巨使命。 2月19日,部队在强渡一座吊桥。 结果刚踏上对岸,山坡上就出现了枪声! 陈书利和副班长反应极快,翻入路旁一条浑浊的水沟。 短短几分钟,当陈书利再抬起头,眼前只有一片死寂。 大部队不见了! 他和副班长成了被浓雾遗弃的孤雁。 他们试图寻找战友,却在丛林里迷失方向。 幸运的是,在一间废弃农舍里,遇到了另外五名同样在战斗中失散的战友。 他们迅速组成临时战斗小组,推举经验最丰富、职务最高的陈书利担任组长。 唯一的信念是,向北,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白天,他们利用浓雾和茂密的植被隐蔽行踪,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艰难挪动。 夜晚,借着微弱的星光辨认方向,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和蚊虫的疯狂叮咬。 陈书利作为组长,不仅要判断方向,更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敌人。 2月21日傍晚,转移途中,他们再次遭遇越军巡逻队。 枪声在寂静的山谷中炸响! 陈书利毫不犹豫,命令胡清祥用火力掩护,自己则架起一名腿部受伤的战友,冒着嗖嗖飞过的子弹,向密林深处狂奔。 他们拼死甩掉了追兵,但代价是再次与临时小组短暂分离,并且彻底耗尽了本就少得可怜的食物储备。 极度的饥饿和疲惫,让每个人的体力都濒临崩溃边缘。 2月22日中午,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陈书利决定冒险进入一个小村庄寻找食物。 结果七人刚潜入一间茅草房,村口就传来越军的叫喊声! 几十名越军迅速包围了房屋,猛烈的火力瞬间将茅屋打得千疮百孔! 绝境之中,陈书利大吼着指挥战友们将屋内堆放的化肥袋迅速垒成简易掩体。 这座摇摇欲坠的木屋,瞬间成了他们最后的堡垒! 七名中国军人,依托着这脆弱的屏障,用仅有的三支冲锋枪和有限的弹药,打响了悲壮的自卫战! 越军发起了数次冲锋,嚎叫着扑向茅屋。 陈书利趴在掩体后,手中的冲锋枪精准地点射,一个又一个越军在冲锋途中倒下。 身边的战友也奋力还击,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 激战持续了大半天,弹药即将告罄! 陈书利知道,死守下去只有全军覆没。 他果断下令,分头突围! 约定次日中午在10号公路北侧汇合。 为了掩护重伤员,他选择了最危险的路线,主动暴露位置,用枪声吸引追兵。 他在丛林中穿梭、射击,将大部分追兵引向自己。 当夜幕再次降临,他终于甩掉了身后的尾巴,但也彻底成了孤身一人。 支撑他的,只剩下“向北,回家”这个刻入骨髓的信念。 因此,当他在红薯地里被越军发现时,身体早已到了极限。 他回头看着那几名越军士兵,一瞬间,想到反抗? 但是以他现在的状态,面对七八个敌人,几乎没有胜算。 最后,陈书利决定伪装! 他迅速低下头,双手抱住头,仿佛是一个偷挖红薯充饥的可怜农民。 越军士兵显然被迷惑了,他们放松了警惕。 当领头的越军士兵几乎要伸手抓住他衣领的瞬间,陈书利猛地从地上弹起! 一直紧握在身侧的56式冲锋枪瞬间抬起,枪口的子弹近距离横扫而出! 三名越军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栽倒在地! 剩下的越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瞬间愣在原地! 陈书利没有丝毫犹豫,转身扑进田边一条深水沟,消失在丛林深处! 身后,传来越军气急败乱的叫喊,但已无法追上他。 这一次惊险脱逃,耗尽了陈书利最后的气力。 当晚,他跌跌撞撞滚进一个阴冷的岩洞,彻底失去了意识。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以为自己再也走不出去了。 他咬破手指,在岩壁上,用鲜血写下歪歪扭扭的几行字,算是最后遗言。 然而,求生的本能最终战胜了绝望。 第二天,陈书利再次挣扎着爬了起来。 他拄着一根树枝当拐杖,向着心中认定的北方,开始了最后的爬行。 2月26日,他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爬上一个低矮的山坡。 就在他意识即将模糊之际,他看到了山下,是正在行军的中国军队! 陈书利,这位绝境里独自挣扎了七天六夜的钢铁战士,此刻再也无法抑制。 当后方收容部队发现他时,这个七尺男儿的体重只剩下不到45公斤,军装与溃烂的伤口黏连在一起,气息奄奄。 军医紧急为他注射葡萄糖,才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几天后,与他失散的其他六名战友,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智慧,历经艰险,先后突破重围,全部安全归建! 七名勇士,在敌后绝境中相互扶持,分头突围,最终全员生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主要信源:(《英雄画卷——对越自卫还击战通讯选》)

0 阅读:0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