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2025年7月7日报道,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

碧瑶含烟柳 2025-07-19 13:23:36

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2025年7月7日报道,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就在全球还在为稀土争得不可开交时,中国再次出手,这一次盯上的是比稀土更要命的“战略矿产”——石墨。 7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石墨被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出口正式进入许可管理。 石墨是什么?很多人只知道它是铅笔芯的原料,但实际上它是现代工业的命脉材料。 从电炉炼钢、锂电池负极,到核反应堆内衬、导弹鼻锥,几乎所有高端制造都离不开石墨。它的战略地位,远不止“原材料”这么简单。 全球粗钢产量中,超过三成依赖电炉工艺,而石墨电极正是电炉的“心脏”。 在新能源领域,一块锂电池中石墨负极材料占比高达25%,是锂的30倍。没有石墨,就没有电动车,没有储能系统,也没有今天所谓的绿色转型。 根据国际能源署和海关总署数据,中国控制着全球76.87%的天然石墨产量,储量达7800万吨。 在高端人造石墨领域,中国占据70%的产能,出口量去年高达30万吨。仅方大炭素一家企业的年产能,就超过了印度全国的总和。 中国不仅资源多、产能大,更重要的是技术领先。微波纯化技术将能耗降低40%,物理分选精度达到0.1微米,AI质控系统把良品率提高至92%。相比之下,欧美企业的平均良品率只有75%。 在高纯度、高密度石墨这条赛道上,中国已经拥有了决定性的优势。所以,当中国宣布对高规格石墨实施出口许可管理时,全球产业链立刻感到了压力。 这不是“禁止出口”,但从审批流程、配额限制到技术标准的设定,都意味着门槛在提高。尤其是涉及新能源、核工业、军工用途的高端石墨,审批几乎被卡得极紧。 美国受影响最深。数据显示,美国59%的天然石墨和68%的人造石墨依赖中国进口。 今年初,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160%的关税,试图推动本土替代,但结果是电池制造成本飙升,连特斯拉和松下都联名向商务部施压,要求豁免关键材料。 更尴尬的是,美国新能源补贴法案明确规定,电动车电池中若含有来自“敏感国家”的关键矿产,将失去每辆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 美方原本打算用这条规则来排挤中国,但现在却发现,离开中国的石墨,连补贴都发不出去。 在欧洲,安赛乐米塔尔的炼钢项目因石墨电极价格暴涨至1.6万美元/吨,预算被迫重审。 德国和法国的电动车企业正在排队争抢中国的长期订单,数据显示,欧盟已有43%的石墨采购锁定中国供应。 日韩也没好到哪去,韩国POSCO虽然在研发替代技术,但至少还需要四到五年才能实现产业化,日本每月进口中国电极不过0.03万吨,远不能满足需求。 而早在2015年,印度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对中国石墨征收反倾销税,结果导致国内电炉开工率暴跌40%。 现在想要回头,却发现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石墨产能根本不够用,Adani集团的采购成本翻了一倍。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管控石墨? 目前国内石墨生产高度依赖针状焦等不可再生资源,且排放污染大。但中国在污染控制上已经取得突破,过去五年排放量下降了76%。 而内需也在不断增长,根据《钢铁产业调整规划》,2025年电炉钢占比将从目前的10%提升至15%,这将带来年增15万吨的石墨需求。 第三是技术安全,随着新能源和核工业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构建自己的产业防火墙,防止核心技术和材料外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贸易摩擦。在美国对中国电池材料加税之后,中国的这轮出口许可,显然也带有回应意味。 欧亚经济联盟已于今年2月对中国石墨电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近9000万美元。对这些国家来说,中国这扇门,不仅关上了原材料的供应,也打破了他们赖以维系的价格体系。 重构全球产业链,绝非一句口号。建一座年产10万吨的石墨电极厂,最快也要五年时间,中国的产能却在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信源: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同比暴跌六成以上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0 阅读:74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